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活動的空間布局有哪些規律

經濟活動的空間布局有哪些規律

發布時間:2022-07-11 18:10:20

Ⅰ 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城市地域結構,土地利用模式,社會區,城市功能分區

城市空間結構——城市要素在空間范圍內的分布和組合狀態,是城市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空間投影,是城市社會經濟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形式。城市空間結構一般表現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態三種形式,因此,城市空間結構就有內部空間結構與外部空間結構之分。

城市地域結構(又稱城市內部結構)——構成城市的具有各種功能及其相應的物質外貌的功能分區。現代城市是一個有動力的有機體,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不斷演變和發展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職能分化帶動形態的分化形成城市內部空間布局,各個功能區有機地構成城市整體。

土地利用模式的主要類型有:商業用地,商住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機關團體社區用地,文教用地,市政設施用地,碼頭倉庫用地,綠化用地,道路用地等。

城市功能分區——按功能要求將城市中各種物質要素,如工廠、倉庫、住宅等進行分區布置,組成一個互相聯系、布局合理的有機整體,為城市的各項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根據功能分區的原則確定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形式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一種重要方法。
就城市功能對城市進行分區,可劃分為商業區、居住區、市政區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與倉儲區、風景瀏覽區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
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等。

核心邊緣理論強調區域經濟增長的同時,必然伴隨經濟空間結構的改變。經濟活動空間結構形態基本上可分為四種,即離散型、聚集型、擴散型、均衡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空間結構的變化可劃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1、前工業化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工業產值比重小於10%,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小。城鎮發展速度慢,各自成獨立的中心狀態。區際之間經濟聯系不緊密,城鎮的產生和發展速度慢,城鎮等級系統不完整。
2、工業化初期階段:城市開始形成,工業產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在10%一25%之間,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經濟增長速度差異擴大。區域內外的資源要素是由經濟梯度較低的邊緣區流向梯度較高的核心區。核心區域經濟實力增大,必然導致政治力量集中,使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擴大。
3、工業化成熟階段:快速工業化階段,工業產值在經濟中比重在25%一50%。核心區發展很快,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之間存在不平衡關系。在工業化成熟期,核心區的資源要素開始迴流到邊緣區,邊緣區工業產業群開始集聚。
4、空間相對均衡階段:後工業化階段,出現資金、技術、信息等從核心區域向邊緣區域流動加強。整個區域成為一個功能上相互聯系的城鎮體系,形成大規模城市化區域,開始了有關聯的平衡發展。

Ⅱ 產業鏈空間分布特點是什麼

產業鏈空間分布特點:
(一)產業鏈的完整性與經濟區劃緊密相關
產業鏈是相關產業活動的集,其構成單元是若干具有相關關系的經濟活動集合,即產業環或者具體的產業部門;而產業環(產業部門)又是若干從事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群體。從事相似或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努力探尋自身經濟活動的優區位。在這種「循優推移」過程中,一方面,產業環(產業部門)的微觀構成單位——企業,為了獲取集聚經濟效益,逐步聚集到適合其發育成長的優區位,即原先分布於各區域的同類企業在優區位實現「企業扎堆」(Clusters);另一方面,各個產業環(產業部門),為了獲取地域產業分工效益,由於具有不同經濟特點和追求各自的優區位而在空間上趨於分散。這樣,產業鏈系統內企業和部門循優推移的空間經濟結果是,產業鏈的各環節分別布局或配置到適合其經濟活動特徵的特定地點(SpecificLocations)。正因如此,當經濟區劃尺度較大時,比如說是大經濟地帶、大經濟區、省域或者流域經濟區時,或者說大到幾乎囊括產業鏈的所有環節的地域空間時,產業鏈表現出明顯的完整性;當經濟區劃尺度較小時,比如說僅是市域、縣域或者說是產業集中發展區時,其地域范圍一般難於包括產業鏈的各環節,這對於某一經濟區域而言可能形成了特色產業,但是產業鏈卻表現出明顯的斷續性。
(二)產業鏈的層次性與區域類型密切相關
產業鏈是產業環逐級累加的有機統一體,某一鏈環的累加是對上一環節追加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以獲取附加價值的過程,鏈環越是下移,其資金密集性、技術密集性越是明顯;鏈環越是上行,其資源加工性、勞動密集性越是明顯。由此,欠發達區域與發達區域的類型劃分,往往是依據其在勞動地域分工格局中的專業化分工角色。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資源開采、勞動密集的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低,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低;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細加工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高,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高。因此,區域類型與產業鏈的層次之間產生了內在的關聯關系,欠發達區域一般擁有產業鏈的上游鏈環,其下游鏈環一般則布局在發達區域。
(三)產業鏈空間分布具有明顯指向性
優區位指向引導產業環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經濟區位,表現為產業環具有明顯的空間指向性。這種空間指向性主要表現為如下方面:第一,資源稟賦指向性,產業環基於對優區位的追求,勢必在某種程度上依賴區域的資源稟賦,而後者的空間非集中性引起追逐資源稟賦的產業環的空間分散性。第二,勞動地域分工指向性,勞動地域分工使得各區域具有了自身的專業化生產方向,產業鏈對專業化分工效益的追求便造成了產業環的空間分散性。第三,區域傳統經濟活動指向性,區域傳統經濟活動通常是區域特定資源稟賦和區域經濟特色的體現,經濟活動的路徑依賴性和慣性使得區域在產業鏈分工中具有深深的烙印。

Ⅲ 論述城市經濟空間布局的原則和方法

要看是什麼工業了
有污染的重工業要布局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輕工業要布局在有利於發展和減少開銷(例如交通費用,臨近銷售所在地等)的地方

Ⅳ 經濟活動地理空間組織中,如何把握經濟活動在地理空間中的位置、強度和關系

(1)位置指的是經濟活動實體在地理空間中占據的位置(區位)為了正確選擇合理的空間位置,應全面分析經濟活動的需求條件和區位的供給條件,因地制宜選擇區位,做到地盡其用,物得其所。
(2)強度指的是經濟活動實體在地理空間分布的范圍大小和對地理環境的利用強度,包括密度。為了保證經濟活動強度的適宜,要充分考慮經濟活動的規模、范圍、以及環境的承載力,使兩者的結合相宜和諧。
(3)關系指的是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環境要素和社會經濟環境要素)的相互關系。在經濟活動地理空間組織中,應全面考慮經濟活動的各類關系,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協調,不斷優化各類關系,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全面協調、穩定高效的發展。

Ⅳ 什麼是經濟布局

經濟布局指
生產力布局、科技布局和流通布局的總和。也就是指生產力、商品流通、科技發展在空間的配置。
經濟布局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力布局,實際上,經濟布局就是指社會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形式。

我國的經濟布局:
(1)東部沿海地區要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重點發展附加值高、創匯高、技術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產業和產品,多利用一些國外資金、資源,求得經濟發展的更高速度和更好的效益。
(2)中部和西部地區資源豐富,沿邊地區還有對外開放的地緣優勢,發展潛力很大,國家要在統籌規劃下給予支持。這些地方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快對內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努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產品,有條件的也要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帶動整個經濟發展。
(3)國家採取有效政策扶持老、少、邊、窮地區。

Ⅵ 經濟的基本規律有哪些

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這種波動並不違背價值規律,這是因為:商品價格的漲落與市場的供求變化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這種相互制約,使價格不可能無限地高於或低於價值,只能圍繞價值而上下波動;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經常不一致,但是從一個較長期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與其價值相一致的。

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和趨勢。可依據其在一定經濟條件下存在時間的長短而劃分為共有經濟規律和特有經濟規律。共有經濟規律又有在一切社會經濟形態中都起作用的經濟規律和在幾個社會經濟形態中起作用的經濟規律之分,前者表現為各個社會經濟形態發展過程中經濟現象的某些共同的本質聯系,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後者表現為幾個社會經濟形態中存在的某種經濟現象的共同的本質聯系,例如,在商品生產條件下,必然存在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和作為商品生產基本規律的價值規律。特有經濟規律也可劃分為在某一社會經濟形態中起作用的特有經濟規律和在某一社會形態的一定階段起作用的特有經濟規律。例如,有計劃按比例發展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特有經濟規律,按勞分配僅是社會主義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特有規律。人們對經濟規律只能發現、認識和利用,而不能創造、改造和消滅,自覺或不自覺地違反客觀經濟規律就要遭到懲罰。承認經濟規律的客觀性並不意味著人們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社會主義制度為人們全面深入地認識和在全社會范圍內利用經濟規律提供了可能性。為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經濟管理體制,從制度、方針、政策和計劃等方面,體現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在制定和實施作為調整社會經濟關系基本法的民法時,也要認識和掌握社會經濟規律,力求使民事活動既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統一意志,又能體現和利用客觀經濟規律,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價值規律是指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作用: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能夠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商品生產者只有使自己生產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才能獲利,這就能夠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條件好的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獲利較多,在競爭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這就能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Ⅶ 簡述區域空間結構的主要模式及演變規律

從空間分布形式上來看,農業表現為面狀,交通運輸線路為線狀和網路狀,城市和工業點狀,城市區和工業區島狀。
演變:
交通運輸:區域發展早期:交通方式單一,線路較少為線狀。中期:出現鐵路運輸,交通線密集並交織成網。後期:交通網路稠密交通線路四通八達深入區域各個部分
城市發展:早期:城市區域狹小。中期:鄉村地區發展為城鎮地區,城鎮區域擴大。後期:不斷擴大
農業用地規模:早期:規模大。中期:變少。後期:農業用地轉變為城市用地

這可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上來的呀!樓主發獎金!!!!

Ⅷ 區域經濟學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閱讀全文

與經濟活動的空間布局有哪些規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年東亞經濟增長多少 瀏覽:707
純愛片子網站 瀏覽:506
愛love法國導演加斯帕諾埃 瀏覽:823
女人有事業為什麼找男人 瀏覽:731
韓劇給老公換眼角膜 瀏覽:990
韓國電影主角白天癱瘓晚上正常行走 瀏覽:264
美女酷什麼意思 瀏覽:148
小白龍變成人在哪個故事 瀏覽:338
在哪裡看美劇帶英文字幕 瀏覽:747
尺度大同志電影 瀏覽:19
9k11網址 瀏覽:330
古交婚姻律師有哪些 瀏覽:635
旅遊經濟師培訓多少錢 瀏覽:549
婚前隱瞞婚姻怎麼處理 瀏覽:510
港台四級片在線觀看 瀏覽:494
激情戲電影禁播 瀏覽:758
東莞眼健康專屬服務機構有哪些 瀏覽:986
權力之搭1985 瀏覽:934
為什麼愛情熬不過七年就癢 瀏覽:804
噓禁止想像最後一個片段看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