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政治經濟學中的p包括什麼內容

政治經濟學中的p包括什麼內容

發布時間:2022-07-11 16:04:22

經濟學中的G、W、P、G'、W'都是什麼意思啊

這個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代號G表示貨幣,即goldW表示的是商品,德語中的Waren(馬克思是德國人,當然用德語的首字母來代替)而G『表示的是循環之後擴大的貨幣W』同理G-W-G' 表達的是資本循環周轉的方式P多表示利潤
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
G貨幣:
1、價值尺度
價值尺度是指貨幣表現其他一切商品是否具有價值和衡量其價值量大小的職能。這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作為價值尺度,貨幣把一切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同名的量,使它們在質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較。貨幣之所以能執行這種職能,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價值。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亦稱「購買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媒介藉以實現商品價值的職能。作為價值尺度,貨幣證明商品有沒有價值,有多大價值; 作為流通手段,貨幣實現這種價值,即W—G或G—W。
3、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貨幣用於清償債務、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的職能。這一職能是為適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由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在時空上的差異,就產生了商品使用價值的讓渡與商品價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的客觀必然性。
4、貯藏手段
貨幣的一種職能,即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來的職能。貨幣作為貯藏手段能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多餘的貨幣就退出流通;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加時,部分被貯存的貨幣就進入流通。
充當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足值的金銀貨幣。只有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才能發揮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紙幣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只有當紙幣幣值長期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人們才會儲藏紙幣。紙幣有儲存手段(在銀行)的職能,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
5、世界貨幣
世界貨幣是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貨幣。世界貨幣是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世界貨幣除作為價值尺度之外,還是國際支付手段、國際購買手段和財富的國際轉移手段
W商品資本的職能,是使商品轉化為貨幣,完成從商品(W′)—貨幣(G′)的運動。生產資本在執行其職能時,既消耗掉自己本身的價值,又創造出包括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在內的商品。通過商品的出賣,資本家不僅收回了預付資本的價值,而且實現了剩餘價值。在這里,一般商品流通的W-G過程與商品資本流通的W′-G′過程的區別是一目瞭然的。

Ⅱ 馬政經里的那些CVM等等字母代表什麼

1、c——不變資本

2、v——可變資本

3、m——剩餘價值

4、w——商品

5、G——貨幣

6、Pm——生產資料

7、A——勞動力

8、C / V——資本有機構成
9、G`=G+△G(增殖額即剩餘價值)

10、P——利潤

11、 P ̄——平均利潤

12、P ̄』——平均利潤率

13、p`——利潤率

14、w`——
含有剩餘價值的商品

15、K——成本=C+V

16、生產價格=K+ P ̄

17、商品價值=C+V+M

其中C是舊生產資料價值的轉移;V+M是新創造的價值。

平均利潤=企業利潤+利息

利息率=利息量/借貸資本總額;

利潤率=m/c+v

Ⅲ 政治經濟學包含哪些內容

廣義看,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購買及出售、以及法律、社會習俗慣例,以及政府之間的關系的一門獨立學科。起源於道德哲學,主要受到18世紀發展起來的政治、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影響。 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

恩格斯說明:「政治經濟學,從最廣的意義上說,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的科學。生產和交換是兩種不同的職能。沒有交換,生產也能進行;沒有生產,交換——正因為它一開始就是產品的交換——便不能發生。這兩種社會職能的每一種都處於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響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規律。但是另一方面,這兩種職能在每一瞬間都互相制約,並且互相影響,以致它們可以叫作經濟曲線的橫坐標和縱坐標。」
馬克思強調:「政治經濟學不是工藝學。」「生產也不只是特殊的生產,而始終是一定的社會體即社會的主體在或廣或窄的由各生產部門組成的總體中活動著。科學的敘述對現實運動的關系,也還不是這里所要說的。生產一般。特殊生產部門。生產的總體。」
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在於揭示經濟形態社會的經濟運動與運行規律,指示人類發展的基本與走向。

Ⅳ 政治經濟學中G,W,P,PM,A這些縮寫的英文全稱是什麼

C不變資本
V可變資本
M剩餘價值
m/x剩餘價值中用於資本家個人消費的部分
W社會總價值,後轉為生產價格
K投入總資本
P利潤,後轉為平均利潤
G-W(A,pm)……P……W『-G』
G貨幣資本
W生產資本(A生產資料、pm勞動力)
W『商品資本

Ⅳ 經濟學中的G、W、P、G'、W'都是什麼意思啊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代號G表示貨幣,即goldW表示的是商品,德語中的Waren(馬克思是德國人,當然用德語的首字母來代替)而G『表示的是循環之後擴大的貨幣W』同理G-W-G'表達的是資本循環周轉的方式P多表示利潤
一,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二,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並應用於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三,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四,財富說是一種年代最早、歷史最長,持有人數最多的經濟學對象理論。^A古希臘羅馬學者的經濟思想.到新古典經濟學以前的多數經濟學家都有這種對象理論。古希臘羅馬的思想家色諾芬的著作『經濟論),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財富及其增長問胚。重商主義者對研究財富的熱情,超過了他們的先輩。他們以財富為中心研究了財富的形式(金銀)、產生(流通領域)和增長途徑(開採金銀和對外貿易)等問題。
五,古典經濟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也多為財富說,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在著作中,把如何增加國家稅收,如何增加國家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在他的(賦稅論)中提出了「土地為財富之母,而勞動則為財富之父」的著名論斷。
六,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是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以及財富增長之道的。大衛-李嘉圖遵循斯密的財富對象理論,但特別重視財富的分配問題,他把財富的分配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Ⅵ 求全部政治經濟學中對應科目的所有英文字母縮寫

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字母含義總結:
m剩餘價值
m′剩餘價值率
c不變資本
v可變資本
c+v總資本
c/v資本有機構成
W商品價值
v+m新價值
K成本價格(或生產成本)
p利潤
p′利潤率
Pˉ平均利潤
P′ˉ平均利潤率
G商品
C預付資本
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公式總結:
1. m′=m/v
2. m′=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3.勞動價值率=產品量/勞動時間
4.利潤率=利潤額/預付資本*100﹪
5.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必要勞動價值*100﹪
6.n=U/u(p81,n周轉次數,U「年」,u一定量資本周轉一次的時間)
7.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固定資本年周轉價值總額+流動資本年周轉價值總額)/預付資本總量
8.積累率=(m+m/x)/m(m/x代表資本家消費的那一部分,此公式出現於計算各部類積累的題型中,老師講題時未用此公式)
9.W=v+c+m(p153,馬克思的演算法)同時W=K+m(資本家的演算法)
10. p′=m/C
11.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12.平均利潤率=剩餘價值總額(M)/社會總資本(P155)
13.生產價格=K+p
14.平均利潤率=社會剩餘價值總額/(產業資本總額+商業資本總額)

Ⅶ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包含哪些內容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完整體系應當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研究一國國內市場與經濟運行方式的國民經濟學,二是研究世界市場與世界經濟運行方式的世界經濟學。《資本論》所闡述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民經濟學部分,我們說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石,通常是就這一部分而言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的世界經濟學部分是以國際價值論為基礎的,因此,我們把國際價值論稱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第二基石。不論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完整性來看,或者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需要來看,新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都應該包括以國際價值論為基礎、研究世界市場經濟的世界經濟學部分。 一、馬克思計劃寫作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以往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闡述的理論體系作為政治經濟學的資本主義部分,把用馬克思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成果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而這一部分又往往被當作是對馬克思經濟學的延伸和發展。 編寫新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在馬克思眼中,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完整體系是什麼,二是如何隨著歷史的發展,用馬克思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當代經濟問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對於馬克思眼中的政治經濟學的完整體系,其實許多人是清楚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在《資本論》開始寫作之前,馬克思對其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研究和寫作有一個「六冊計劃」。 《資本論》第一卷是1867年出版的。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始於19世紀40年代初,而到了50年代中,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已基本形成了。1857年8月,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導言」第3節「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中,第一次提出了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寫作計劃,即「五篇計劃」。 他寫道:「顯然,應當這樣來分篇:(1)一般的抽象的規定,因此它們或多或少屬於一切社會形式,不過是在上面所闡述的意義上。(2)形成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結構並且成為基本階級的依據的范疇。資本、僱傭勞動、土地所有制。它們的相互關系。城市和鄉村。三大社會階級。它們之間的交換。流通。信用事業(私人信用)。(3)資產階級社會在國家形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來考察。『非生產』階級。稅。國債。公共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外國移民。(4)生產的國際關系。國際分工。國際交換。輸出和輸入。匯率。(5)世界市場和危機。」① 這是馬克思第一次提到他完整的研究和寫作計劃。顯然,第四篇「生產的國際關系」和第五篇「世界市場和危機」明確地表明了馬克思將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納入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寫作計劃。「五篇」計劃雖然前後三次進行了細節的修改,但是,把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作為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部分這一點始終不變。 1858年2月,馬克思在寫給拉薩爾的信中,首次明確地提出他的政治經濟學寫作的「六冊計劃」:「全部著作分為六冊:(1)資本(包括一些緒論性的章節);(2)地產;(3)僱傭勞動;(4)國家;(5)國際貿易;(6)世界市場。」②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序言》中第一次向公眾正式地宣布了他的「六冊計劃」。他寫道:「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資本、土地所有制、僱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在前三項下,我研究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分成的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其他三項的相互聯系是一目瞭然的。」③ 很顯然,「六冊計劃」是以嚴密的邏輯聯結而成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在這個體系中,馬克思是以「資本」這一最為抽象也是最為本質的經濟范疇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遵循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原則、並且按照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和從簡單上升到復雜的分析方法來展開對資本主義社會總體的考察。必須注意到,馬克思用分號將這六冊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冊「資本、土地所有制、僱傭勞動」考察的重點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三大階級即資本家、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人階級之間的社會關系及其賴以存在的經濟范疇,後三冊「國家、對外貿易與世界市場」考察的重點則是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因此,馬克思始終都把對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的考察作為其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前三冊與後三冊之間的邏輯關系。馬克思「六冊計劃」中的後三冊分別是《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第四冊《國家》研究的是資產階級社會在國家形式上的概括,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國內的總和,或稱為「生產者國家」。④在這里,前三冊所研究的三大階級結合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由「國家」概括起來。同時,第四冊《國家》又是研究第五冊《對外貿易》和第六冊《世界市場》的邏輯起點。在《對外貿易》中,邏輯的發展上升了一個層次,研究作為各個行為主體的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即「生產者國家」跨出一國國界所發生的對外經濟關系,包括國際分工、國際交換、資本輸入與輸出、匯率等內容。接著,在《世界市場》中,邏輯進一步發展,各個資本主義國家聯結成一個統一的經濟整體,在世界市場上,各國國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就發展成為「生產者國家的關系」。⑤因此,在後三冊中,馬克思也是根據邏輯與歷史的發展行程,從抽象上升到具體來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國家形式上的概括及其通過對外貿易而實現的在世界市場上的總體發展。在馬克思的理論體系中,世界市場才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邏輯結果。 同時必須看到,馬克思對於這六冊前後兩大部分的篇幅安排是有差別的,他在1858年3月11日給拉薩爾的信中寫道:「整個著作將分為六冊,不過我並不準備每一冊都探討得同樣詳盡;相反,在最後三冊中,我只打算作一些基本的論述,而前三冊專門闡述基本經濟原理,有時可能不免要作詳細的解釋。」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馬克思認為「資本」、「土地所有制」和「僱傭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依以存在的基礎和本質特徵,這些經濟范疇的內涵及其相互聯系是政治經濟學的「精髓」,必須詳細地論述。只有深刻地理解了這些最本質、最抽象的經濟范疇,才能在此基礎上去研究較為具體和復雜的「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等其他經濟范疇。此外,在馬克思生活的年代,作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總和的世界市場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市場還未最終形成,內在的各種矛盾尚未充分展開,因此,馬克思本人「只打算作一些基本的論述」,但是,他認為,這樣「別人就容易在已經打好的基礎上去探討了。」⑦ 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以及後來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資本論》第二、三卷,從總體上看只是「六冊計劃」中的第一冊第一篇《資本一般》三章的內容演變而來的,但是,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和論述了「六冊計劃」中其他各冊的內容。 馬克思始終把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經濟理論作為其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把它作為《資本論》的一個「可能的續篇」。⑧他認為「世界市場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前提,又是它的結果。」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只有在世界市場上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⑩遺憾的是,馬克思本人來不及完成其宏偉的政治經濟學研究與寫作計劃,無法親自建立其所設想的世界市場經濟理論體系。 二、國際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第二基石 在馬克思的「六冊計劃」中,前三冊是以一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研究對象,而後三冊則突破國家界限來考察各國在世界市場上所形成的經濟關系。因此,可以認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體系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以研究一國經濟運行為主要內容的國民經濟學,二是以研究世界市場為主要內容的世界經濟學。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當然,這里所說的國民經濟學不僅僅指資本主義的國民經濟學,也應該包括社會主義的國民經濟學,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 毫無疑問,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民經濟學部分,其理論基石是馬克思在繼承和批判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勞動價值論。沒有勞動價值論,就不可能建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大廈,因此,我們把勞動價值論稱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第一基石。 那麼,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完整理論體系的另一個組成部分的世界經濟學,它的基石是什麼呢?我們認為,馬克思的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理論,應該是建立在國際價值理論基礎之上的。國際價值理論是勞動價值論在世界市場上的運用與發展,是分析國際經濟關系包括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分工和國際利益分配等理論的基礎。 馬克思認為,由於資本的本性,當國內狹小的市場限制了資本追逐利潤的慾望時,資本就會跨越國界,在世界市場上尋求自己的增殖空間。他指出,「資本一方面具有創造越來越多的剩餘勞動的趨勢,同樣,它也具有創造越來越多的交換地點的補充趨勢;……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推廣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或與資本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中。」⑾不僅如此,他還認為,「只有市場發展為世界市場,才使貨幣發展為世界貨幣,抽象勞動發展為社會勞動。抽象財富、價值、貨幣、從而抽象勞動的發展程度怎樣,要看具體勞動發展為包括世界市場的各種不同勞動方式的總體的程度怎樣。」⑿因此,在世界市場上,生產以及它的每一個要素都表現為總體,才能獲得自身性質的充分發展。這里隱藏著一個深層的含義,即只有在「世界總體」或世界市場這一更普遍、更高層次的商品社會中,商品才真正地表現為人類無差異的抽象勞動的凝結,價值的概念才得到最純粹的表現並具有普遍意義,國際價值是價值實體運行的最高層次。也就是說,價值作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在一國相對有限的市場范圍內和一國相對有限的產品系列中,並沒有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充分的展開,只有到了世界市場這一層次,商品內含的抽象勞動才真正表現為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抽象勞動,這種人類抽象勞動就構成了國際價值的實體。 與國際價值這一概念隱含的內容相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討論一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時所使用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形成的社會價值可以稱之為國民價值。與國民價值相比,國際價值是一個更抽象的概念,它不僅抽象掉了生產者個體之間的勞動差異,而且還進一步抽象掉國家之間的差異,從而使價值真正地體現為人類社會的一般的、無差異的抽象勞動。各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在世界范圍內經過再抽象,就轉化為世界勞動。這種世界范圍內的抽象勞動構成國際價值的實體。誠然,與國民價值的實現相比,商品的國際價值在世界范圍內的實現還受到諸多因素的阻礙,如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壁壘、國際金融制度、各國的法律政策等等。但是,這些因素並不能否定商品的國際價值的存在,只是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影響國際價值的實現。國際價值仍然是在國際分工的背景下,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所具有的本質的社會屬性。 「價值」從個別價值,經過國民價值,最終到國際價值的邏輯演繹過程,始終遵循著馬克思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從復雜中的簡單入手,再從簡單到復雜的分析方法和敘述方法。因此,以世界市場為研究對象的馬克思主義世界經濟學,自然就應該建立在世界市場層次上的「價值」即國際價值基礎之上。我們認為,國際價值論在本質上屬於勞動價值論在最高層次上的概括,它是勞動價值論在世界市場上的具體表現。馬克思來不及寫作完成的其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後三冊」,即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的理論大廈,應該也只能建立在國際價值理論的基礎之上,因此,我們把國際價值理論稱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第二基石。 三、關於新編政治經濟學教材的內容體系問題 建國以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直是我國高校經濟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政治經濟學教材的內容體系一直是政治經濟學教材建設中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高校都在致力於政治經濟學教材的改革,出現了一些具有新意的教材體系,例如將原來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與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合並,把側重點放在探討市場經濟一般,然後在此基礎上,結合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特徵來探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與規律等等。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也使理論更加接近於現實。然而,如果我們考慮到馬克思所設想的完整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同時考慮到當代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時代要求,我們將發現對政治經濟學教材的這種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都是有限的,既不能完全地體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完整理論體系,也不能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該隨著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和理論本質。因此,我們認為,應該以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結合當代各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的理論成果,建立包括國民經濟學與世界經濟學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的內容體系。按照我們的理解,新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的具體內容和體系可以這樣安排: 第一部分: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分析)。國民經濟分析部分是以商品為邏輯起點,堅持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勞動價值論,遵循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從共性到個性的邏輯過程,研究一國國內的生產方式、市場運行機制及其內在規律。「國民經濟分析」部分可分為三篇: 第一篇,政治經濟學一般理論,包括商品、貨幣、資本和剩餘價值、資本積累、資本循環與周轉、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平均利潤和價格、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借貸資本和利息等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原理。 第二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結合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基本特徵,以及當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新發展與結果,探討一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的運行機制、運行規律及其發展趨勢。 第三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合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基本特徵,研究一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表現形式,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生產方式、商品流通方式與收入分配方式等基本內容。 第二部分: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分析)。世界經濟分析部分是以國際價值理論為基礎,研究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充分發展」及其運動方式,包括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分工、國際利益分配等具體內容,從而揭示各國之間的國際經濟關系以及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條件下,世界市場運行的一般規律。 「世界經濟分析」部分可包括以下三篇: 第一篇,世界市場經濟一般。主要研究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國際分工的變化、商品的國際價值、決定商品國際價值的世界平均必要勞動時間的形成及其表現形式等世界經濟學的基本范疇。 第二篇,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關系。主要研究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國際經濟關系,包括國際貿易、國際直接投資、國際金融等等理論。 第三篇,世界經濟運動的一般規律。在對經濟全球化現象進行深刻剖析的基礎上,研究世界經濟運動的內在規律,包括國際分工、國際利益分配和世界市場運行中產生的國際經濟矛盾及其協調機制等內容。 四、國際價值論的兩個基本問題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第二基石的國際價值理論,其核心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於國際價值量的規定問題,二是國際價值規律的作用問題。 第一,關於商品國際價值量的規定。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章「工資的國民差異」中說明勞動強度對工資國民差異產生的影響時較明確地談到了國際價值的量的規定問題。馬克思寫道:「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中等的勞動強度,在這個強度以下的勞動,在生產一種商品時所耗費的時間要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以不能算作正常質量的勞動。在一個國家內,只有超過國民平均水平的強度,才會改變單純以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的價值尺度。在以各個國家作為組成部分的世界市場上,情形就不同了。國家不同,勞動的中等強度也就不同;有的國家高些,有的國家低些。於是各國的平均數形成一個階梯,它的計量單位是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⒀在這里,馬克思明確地指出了商品的國際價值的量是由「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來決定的。也就是說,商品的國民價值是由一國的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的,而商品的國際價值是「……由世界市場上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⒁但是,具體地說,世界市場上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又是如何平均而來的呢?是各國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的算術平均,抑或是加權平均?如果是加權平均,如何確定各國的權數?尤其考慮到當今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蓬勃發展,區域集團內是否存在商品區域性的國際價值,它會對世界范圍的國際價值產生何種影響?最後,跨國公司的全球生產戰略要求將一個商品的不同生產環節分布於各個國家,然後將各個零部件進行組裝,那麼,這種全球一體化生產格局又會如何影響商品的國際價值?因此,研究馬克思的國際價值理論時,必須充分地考慮到馬克思的本意,同時要結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對影響商品國際價值的因素進行充分的考察。 第二,關於國際價值規律作用的變化。馬克思在談到國際價值的作用時,曾經寫道:「價值規律在國際上的應用,還會由於下述情況而發生更大的變化:只要生產效率較高的國家沒有因競爭而被迫把它們的商品的出售價格降低到和商品的價值相等的程度,生產效率較高的國民勞動在世界市場上也被算作強度較大的勞動。」⒂在這里,馬克思強調,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上,價值規律的內容與表現形式是有所不同的,不僅如此,價值規律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用表現出新的特徵。這種「更大的變化」產生的原因,馬克思把它主要歸結為「生產效率較高的國家沒有因競爭而被迫把它們的商品的出售價格降低到和商品的價值相等的程度」。 那麼,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國際價值規律的作用?在國內市場上,市場供求狀況和市場結構是使得市場價格背離價值的主要因素。然而,在世界市場上,除了供求關系和市場結構之外,國家利益的獨立性與各國主權的神聖性也是影響國際價值規律自發產生作用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的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世界各國之間的利益分配。從全球福利增進的角度看,應致力於消除限制國際價值規律作用的因素,促進全球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然而,從各國的角度看,任憑國際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對於本國卻未必有利,對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 因此,國際價值量的規定性與國際價值規律的作用既是國際價值論兩個最重要的基本問題,也是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經濟學的兩個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我們才能更好地探討包括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利益分配的內在機制及其相互聯系,建立能夠正確反映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市場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世界經濟學理論體系。 注: ①④⑤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7、391頁。 ②③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1、553~554、534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36頁。 ⑧《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7頁。 ⑨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8頁。 ⑩⒀⒂《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11、613- 614頁。 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5頁。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中的p包括什麼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網大學生美女最多 瀏覽:468
義大利經典愛情片 瀏覽:685
將就婚姻都有什麼感覺 瀏覽:25
孽緣電影泰劇 瀏覽:459
免vip的影視網址 瀏覽:936
李彩潭哥哥的老婆 瀏覽:929
事業單位班子成員如何界定 瀏覽:584
美女這么好看應該文質彬彬什麼梗 瀏覽:540
可以在線觀看的視頻,資源 瀏覽:1003
轉業士官入職事業編需要填什麼表 瀏覽:855
求長片 瀏覽:182
什麼條件可以做事業 瀏覽:671
經典吻胸電影 瀏覽:406
全部事業編招聘什麼意思 瀏覽:188
外國網站看電影 瀏覽:862
經典國產愛情電影豆瓣高分 瀏覽:954
黃平哪裡美女多 瀏覽:37
搜查官風子動漫 瀏覽:934
今年東亞經濟增長多少 瀏覽:711
純愛片子網站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