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循環經濟什麼時候發展

循環經濟什麼時候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06 17:36:34

㈠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

(一)循環經濟,是指以資源循環利用為特徵,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即資源消耗及廢物排放減量化、產品再利用、廢物資源化)為原則,以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組織經濟活動的經濟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不同於傳統經濟遵循的「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的線性過程,倡導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發展經濟,其要旨是將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生產—消費—二次資源」的閉環過程。發展循環經濟能使資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並使經濟活動對環境和人的不良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它符合我國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市人均資源少,供需矛盾較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繁重。按照到2020年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地區生產總值需要比2000年翻兩番以上。如果沿襲傳統發展模式,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不堪重負。因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市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必然選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有力措施,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二、循環經濟的組織推進(二)發展循環經濟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的原則和鼓勵、扶持、倡導與規范相結合的原則。(三)市人民政府領導全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工作。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循環經濟的組織、指導和推進工作。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工作。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循環經濟的組織、指導和推進工作。(四)市發展改革委應當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具體推進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分階段目標;
2.循環工業、循環農業、循環服務業、循環社會建設等分類規劃;
3.重點發展領域和優先項目;
4.保障措施和支撐體系。(五)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開展以下工作:
1.開展循環經濟發展的專題研究;
2.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編制全市工業合理布局規劃;
3.編制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生態農業發展等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專項規劃;
4.研究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規定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目錄;
5.確定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和推廣項目。(六)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級以上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循環經濟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並積極開展循環型企業、生態工業(農業)園區、生態鎮鄉(村、農場)和資源循環型社區建設試點。(七)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以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的組織、指導和監督工作:
1.生態園區建設項目;
2.工業節能、節水、節材技術改造項目;
3.建築節能、綠色節能照明項目;
4.工業廢物循環再生利用項目;
5.農業廢物循環利用體系項目和農村清潔能源開發體系項目;
6.可再生資源的回收體系項目;
7.城市中水回用項目;
8.城市垃圾分類回收體系項目及垃圾資源化項目;
9.循環經濟信息平台建設項目;
10.其他循環經濟重點建設項目。(八)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示範推廣的組織工作,重點開發和示範推廣以下循環經濟技術:
1.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
2.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行業鏈接技術;
3.工業廢物特別是大宗工業廢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
4.工業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城市中水回用技術;
5.廢舊物資回收及再生利用技術;
6.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及農業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
7.有毒有害原材料安全利用與替代技術、危險廢物安全利用與處置技術、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技術;
8.其他先進適用的循環經濟技術。(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農牧漁業環境監測、農副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工作,並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指導,幫助農業生產者調整產業結構,改進種植和養殖技術,開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和農業廢物的綜合利用,延長農業產業鏈和產品鏈。

㈡ 《循環經濟促進法》從什麼時間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2008年8月29日通過,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拓展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 本法所稱減量化,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 本法所稱再利用,是指將廢物直接作為產品或者經修復、翻新、再製造後繼續作為產品使用,或者將廢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為其他產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本法所稱資源化,是指將廢物直接作為原料進行利用或者對廢物進行再生利用。

第三條 發展循環經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方針。

第四條 發展循環經濟應當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和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按照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實施。 在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過程中,應當保障生產安全,保證產品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並防止產生再次污染。

第五條 國務院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監督管理全國循環經濟發展工作;國務院環境保護等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循環經濟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等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循環經濟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國家制定產業政策,應當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等規劃,應當包括發展循環經濟的內容。

第七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循環經濟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鼓勵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教育、科學知識普及和國際合作。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責任制,採取規劃、財政、投資、政府采購等措施,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第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採取措施,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廢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水平。

第十條 公民應當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意識,合理消費,節約資源。 國家鼓勵和引導公民使用節能、節水、節材和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產品及再生產品,減少廢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 公民有權舉報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有權了解政府發展循環經濟的信息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一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發揮技術指導和服務作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託有條件的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公共服務。 國家鼓勵和支持中介機構、學會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技術推廣和咨詢服務,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㈢ 循環經濟的發展歷程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興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類所面臨的危險。「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大致內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因此,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一種新的發展觀:第一,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增長型」經濟為「儲備型」經濟;第二,要改變傳統的「消耗型經濟」,而代之以休養生息的經濟;第三,實行福利量的經濟,摒棄只著重與生產量的經濟;第四,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能循環使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過去的「單程式」經濟。
20世紀90年代之後,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關於循環經濟的思想。此後對於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入。
1998年引入德國循環經濟概念,確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從可持續生產的角度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整合;2002年從新興工業化的角度認識循環經濟的發展意義;2003將循環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確立物質減量化的發展戰略;2004年,提出從不同的空間規模:城市、區域、國家層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在日前召開的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趙家榮告訴媒體:經過近10年發展,循環經濟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2013年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指數為137.6%,比2005年提高了37.6個百分點。「十二五」前4年,我國資源產出率提高10%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13.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4%。「2014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1.5萬億元,從業人員2000萬人,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棄物和再生資源近2.5億噸,與利用原生資源相比,節能近2億噸標准煤,減少廢水排放90億噸,減少固體廢物排放11.5億噸。」
與此同時,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取得突破。在清潔生產、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資源再生利用、再製造、垃圾資源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一些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並迅速實現產業化。
「十三五」要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到循環經濟,一是評價循環經濟發展本身成效的指標體系,比如資源產出率等;二是評價循環經濟對經濟發展綠色化程度貢獻的指標。相關的研究工作已經開展。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伴隨價格和收費、財政、稅收、金融、產業政策等的深入改革,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化機制將加快形成,催生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㈣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法律分析: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十四五」 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要求,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制定本規劃。

法律依據:《「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第二條 第二款 堅持突出重點。以再利用、資源化為重點,提升重點區域、重點品種資源回收利用水平,大力提高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健全法律法規政策標准體系,強化科技支撐能力,補齊資源回收利用設施等方面的短板,切實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堅持市場主導。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增強循環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創新發展,加強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加大創新投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體系,強化創新對循環經濟的引領作用。

㈤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國家在什麼時候哪次會議提出來的

如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減輕資源和環境壓力(九屆五次會議提案第799號)

㈥ 我國十四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原則是什麼

1、堅持突出重點。以再利用、資源化為重點,提升重點區域、重點品種資源回收利用水平,大力提高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

2、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健全法律法規政策標准體系,強化科技支撐能力,補齊資源回收利用設施等方面的短板,切實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3、堅持市場主導。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增強循環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4、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創新發展,加強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加大創新投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體系,強化創新對循環經濟的引領作用。

主要目標:

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路更加完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能力進一步提升,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到2025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 2020 年提高約 20%,單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降低13.5%、16%左右,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 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紙利用量達到 6000 萬噸,廢鋼利用量達到3.2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 400 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㈦ 循環經濟理論的興起是什麼

循環經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運動興起的時代。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Kenneth E. Boulding)提出「宇宙飛船理論」。他認為,地球就像是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能合理地開發資源,而一味地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宇宙飛船經濟觀》首次提出了要以「循環經濟」代替「單程式經濟」,以解決單向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枯竭問題。後來,英國經濟學家D. Pearce和P. K. Turner在《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一書中第一次使用了「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這一概念,循環經濟才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研究。
隨著人們對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性的認識,在積極的探索中,一種不降低環境質量和不破壞自然資源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由此誕生,這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20世紀90年代中期,循環經濟開始作為實踐性概念出現於德國、日本和美國,並制定了諸如《物質循環與廢物管理法》、《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等相關規定。

㈧ 循環經濟法在我國及國外的發展歷程

我國循環經濟立法的五大特徵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全局,堅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但是,我國循環經濟還處於起步階段,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迫切需要立法加以解決。

由於我國所處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不同,循環經濟立法,一方面要總結國內外大量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要將時代特徵、中國特色、行業特點和自身特長有機結合,形成有特色的循環經濟立法。

這是邯鋼2007年5月新投產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項目。

特徵之一:綜合管理法

國外關於循環經濟的立法,多由經濟專門機構負責,往往帶有很重的單項法的色彩。而我國在立法時,是由全國人大環資委牽頭,協同全國人大法律委、財經委、常委會法工委、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環保總局的有關部門共同參加法律的起草工作,層次高,立意深,表明我國的循環經濟法並非單一法,而是涉及眾多相關部門的綜合性管理法律。立法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投入最小化、廢物資源化、環境無害化」,達到以最小發展成本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綜合目的。

與其他國家循環經濟法的發展歷程相比較,能更清楚地了解我國循環經濟法的這一顯著特徵。如日本的循環經濟立法從孕育、產生到不斷健全和完善,都體現出了明顯的環境保護色彩。1994年,日本內閣制定環境基本計劃,首次提出「實現以循環為基調的經濟社會體制」。《環境白皮書》提出「環境立國」的新戰略,將環境保護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重要地位。盡管已經做出上述努力,但是由生產和消費產生的廢棄物仍然是日本面臨的主要國內問題之一。為此,在1996年的《環境基本法》之下,日本於2000年召開「環保國會」,參眾兩院表決通過和修訂了《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等多項法規,並相繼頒布實施了廢棄物處理、資源有效利用、政府綠色采購以及涉及容器包裝、家電、建築材料、食品和汽車再生利用等八部專門法。顯而易見,日本的循環經濟立法起源於廢棄物問題,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為目標,旨在解決整個社會發展進程中面臨的環境問題,基本上是以環境保護為中心的法律。

特徵之二:減量化優先的全過程治理法

由於發展階段的不同,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立法多強調資源化,強調環境保護。而我國循環經濟立法遵循「減量化是循環經濟第一法則」的要求,重點強調「減量化」,從而保證在發展的源頭上實現資源節約,在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多重利用,在發展的結果里實現綜合效益。

德國的循環經濟立法與實踐在世界上廣受好評。該國礦產資源並不豐富,經過工業化的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所剩無幾。與此同時,大量的廢舊物資,如廢鋼鐵、老舊汽車、廢家電等卻「堆積如山」。這在客觀上要求對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以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此外,由消費帶來的日益增加的垃圾(包括工業和消費領域的廢棄物),也成為德國面臨的最大國內環境問題之一。到上世紀中後期,德國意識到,簡單的垃圾末端處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於是,德國在1996年制定了《循環經濟和廢棄物管理法》。該法的目的是徹底改造垃圾處理體系,建立產品責任(延伸)制度,要求在產品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在使用後要安全處置或重新被利用。因此,德國的循環經濟立法是由垃圾問題而起,重點是「垃圾經濟」(3R和最終安全處置),並向生產體系(企業)中的資源循環利用延伸。

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不僅面臨因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而來自消費環節的大量廢物問題,更面臨由於經濟高速增長中生產經營粗放、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較低、污染產生排放嚴重所引發的資源環境問題。我國的循環經濟立法將著力解決能耗物耗過高、資源浪費嚴重、前端減量化潛力大的問題,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節約使用。為此,我國循環經濟立法遵循:發展循環經濟應當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和環境友好的條件下,以減量化優先為原則的指導思想開展工作。

減量化優先原則與再利用和資源化優先原則相比,包括了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內所有的減量化活動。比如,不僅對「減量化」有一些原則性的特殊規定,還分別對「生產過程中的減量化」和「流通、消費過程中的減量化」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也提出要在「減量化」的前提下,做到「再利用和資源化」。可以說,這是一部減量化優先與資源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全過程治理法。

特徵之三:既有總體框架,又重點突出

我國的循環經濟法既有一般綜合法的框架,又突出主要工業行業和重點企業,著力解決影響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比如,考慮到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建築、造紙、紡織、食品等主要工業行業資源消耗高,資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其中的大企業在資源消耗中又占很大比重,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抓住了這些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就等於抓住了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關鍵。因此,我國循環經濟法專門設立了重點企業管理制度,明確提出節能減排的強制要求,並定期進行審核。

可見,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著力解決主要矛盾,是我國循環經濟立法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

特徵之四:法律文本與配套法規有機結合

我國的循環經濟法既要普遍適用於全國不同地區,又要涵蓋從資源開採到廢物最終處置的整個經濟過程,還要突出重點行業和企業,因此,在循環經濟法立法的同時,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規范、制度、標准、技術支撐體系,為我國循環經濟的科學發展提供法律依據、技術保障和行為規范。

目前,已出台的配套文件中,關於基本制度的有11項,關於減量化的有24項,關於再利用和資源化的有10項,關於激勵措施的有16項。其中,與統計、標准等基本制度相配套,與國家質檢總局職責相關的有30多項標准,主要涉及節水、節材、可再生資源、廢舊產品及廢物的回收利用等四個領域。僅節水領域就涉及到《用水單位用水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水嘴用水效率限額及等級》等10項配套文件。與評價和考核制度相配套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考核規定》,由國家發改委會同統計局、環保總局等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中。眾多配套的規定、辦法、標准、規劃與循環經濟法同步實施,保證了法律條文的嚴肅性和可操作性。

特徵之五:制度安排十分完善

我國的循環經濟法,為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設立了八項基本制度。第一,建立循環經濟規劃制度,明確政府績效評價考核和鼓勵、限制或禁止措施的具體要求。第二,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杜絕一些地方重經濟增長、輕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做法。第三,建立循環經濟的標准、標識、標志和認證制度,規范政府評價循環經濟發展狀況的依據和手段。第四,建立以生產者為主的責任延伸制度,明確生產者應依法承擔其產品廢棄後的回收、利用、處置的責任。第五,建立對重點企業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定額管理制度,加強對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建築、造紙、紡織、食品等主要工業行業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監管。第六,完善產業政策制度,規范和引導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產業發展,限制高消耗、高污染行業的發展。第七,建立政策激勵制度,調動各行各業的積極性,鼓勵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第八,建立明確政府、企業和公眾責任的有關制度,以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公眾的參與作用,形成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

以上八項制度准確地把握了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本質要求,確保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力、高效運轉,體現了激勵和約束兩方面的機制和措施,為循環經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經濟提供了制度保障。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循環經濟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也被稱為經濟(或產業)的生態化轉型。即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自然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㈨ 中國最早提出循環經濟是哪年

中國最早提出循環經濟是哪年?
~~~~~~~~~~~~~~~~~~

以國務院2005年7月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思潮興起的時代,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認為宇宙飛船是一個孤立無援、與世隔絕的獨立系統,靠不斷消耗自身資源存在,最終將因資源耗盡而毀滅,而要想延長壽命,唯一方法就是實現飛船內的資源循環。對於地球而言亦是如此。這一理論是循環經濟思想的起源。
1990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伯斯和特納在其《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一書中首次使用了「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ic)一詞。
以國務院2005年7月發布22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為標志,我國循環經濟工作全面啟動。

㈩ 我國提出發展循環經濟的時間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循環經濟」這一術語在中國出現於90年代中期,學術界在研究過程中已從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環境保護的角度、技術範式的角度、經濟形態和增長方式的角度、廣義和狹義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對其作了多種界定。當前,社會上普遍推行的是國家發改委對循環經濟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這一定義不僅指出了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特徵,同時也指出了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抓住了當前中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結,對解決中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堅持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在發展中不能只見物不見人,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條件、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轉移。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從長遠來看,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它要求遵循生態學規律和經濟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發展經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之中,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以期建立與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相協調的生態型社會經濟系統。

閱讀全文

與循環經濟什麼時候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線大片免費看 瀏覽:303
夫妻婚姻離婚後債務該怎麼辦 瀏覽:255
好看的倫理片網站 瀏覽:624
手機免費倫理電影 瀏覽:283
事業上升期厭倦感多久 瀏覽:277
穿越朵朵四兄弟共妻 瀏覽:693
男屬虎的婚姻和婚配如何 瀏覽:571
韓國有一部電影叫什麼秘密 瀏覽:437
和色降類似的電影 瀏覽:694
賈冰馬麗最新電影叫什麼 瀏覽:813
金希貞大學生 瀏覽:917
葉良辰龍傲天 瀏覽:126
哥斯拉蛇的那個電影叫啥 瀏覽:458
薄荷健康成立多少年 瀏覽:522
張萱台灣絕版 瀏覽:544
李彩譚出演的電影 瀏覽:971
沐風之女在現觀看 瀏覽:173
男變女懷孕生子小說 瀏覽:384
男主是小倌 瀏覽:365
大明哥的電影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