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搞航天事業會帶來哪些經濟利益

搞航天事業會帶來哪些經濟利益

發布時間:2022-05-22 20:59:21

㈠ 發展航天事業的利與弊

從短期看,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投入過高,短期效益不明顯,容易造成太空污染等。
但從長遠看,這是必須走出的一步。發展航天可以開發太空資源、帶動產業發展,提升綜合國力等。必然是利大於弊。著名火箭理論奠基人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

㈡ 航天技術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呢

衛星還能為農民提供農作物產量估計與病蟲害預報,為漁民提供魚類的位置信息。「我國的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已經實現了全天候全天時的對地觀測能力,能夠看到海洋的物產情況,哪個地方有魚群,魚群大致有多大都能判斷,作用不言而喻。」
[醫療]
用航天技術研製出人工組織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了「生物反應器」供研究使用,這些反應器是用來製造韌帶等人體組織的。它們中和了地心引力,所以細胞能夠像在身體里一樣生長。微型心臟泵就是利用太空梭上的燃油泵技術研製出來的。
太空病葯物也能治暈船
第一例太空疾病緊隨載人太空飛行而來,這就是失重所導致的定向性障礙。宇宙醫學研製了多種葯物和設備,以解決上述及其他由於長期失重所引發的疾病。其中一些方法還可用於治療暈船等常見的疾病。
智能材料提高製作假肢的技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有關下一代太空梭技術的研究將產生廣泛影響。目前正在研究在被改變形狀後仍對原始形狀有記憶功能的「智能」材料。這種材料可能有助於提高製作假肢的技術。
派生出測量身體狀況設備
用於測量脈搏和其他身體狀況的非侵入式感測器,就是由監測宇航員用的類似設備直接派生而來的。
新葯研發
「人類近半個世紀的空間活動,獲得了大量的科學成果,有的已經用於改善人類生活,有的將在不遠的將來體現到百姓生活中。」
從人命關天的「人造心臟」、腎透析技術,到腳上的一雙旅遊鞋,無不是空間技術的「傑作」。
[太空蔬菜]
太空具有在地球上難以模擬的、獨特的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等環境,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實驗場所。利用太空特殊環境誘導植物性狀變異,培育性狀優良的新品種,就是太空育種。
自1987年以來,我國進行了300多種農作物種子衛星搭載試驗,完成了50多個品系大面積種植推廣。
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已有43個品系在大面積種植推廣,北京、上海、黑龍江、江蘇和甘肅等地都有太空育種基地。「航椒三號、四號」「太空葫蘆瓜」「航茄一號、三號」……這些可口的太空蔬菜,營養成分普遍提高了30%~46%,已經擺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
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在人體的幾百萬種蛋白質中,人類已經了解的不足百分之一。「空間微重力環境下,蛋白質可以生長出很大的晶體,可以用來進行結構分析。如果應用到制葯上,每分析成功一種蛋白質的結構就會生產出一個新產品。」
據悉,美國用於開發一種新葯的研發費用一般在5億到10億美元,平均耗時5年左右。空間環境下研究蛋白質無疑會大大提高效率和質量,其成果可能用來改變人類健康狀況,解決食品、醫葯等問題,大大提高人的生存質量。胡文瑞估計,把這些變為現實,「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然而,成果一旦應用,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將是難以估料的。」
太空食物方便了日常生活
超市中的許多凍干食物就是宇航員們吃的食物。
[生活]
可釋放壓力的床墊誕生
以聚氨酯材料製成的「記憶泡沫」床墊,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明的。用這種泡沫製成的床墊可以釋放壓力,給身體各部位完好的支撐。
發明更聰明的機器人
相對於光速來說,人類與探索整個太陽系的機器人的通訊時間太長了,地面控制難以作出「即時決定」。因此,宇宙飛船上的工程師們發明了越來越聰明的人工信息系統,這樣,機器人可以在不需要人類控制的情況下自動作出決定。
帶人類看更遠的東西
「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剛發射的時候傳回的影像還是模糊的。但是在發射太空梭對它上面的光學部件進行修理後,它開始能夠提供宇宙深處的圖像。「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太空中的其他一些設備,還向我們揭示了太陽系之外的其他行星的詳細情況。
提高了天氣預報准確度
跟蹤天氣變化規律的衛星可對颶風和台風等災難進行提前預警,並在此過程中挽救了許多生命。這種衛星還提高了日常天氣預報的准確度。
[文化]
激發了電影人的想像力
太空探索激發了電影人的豐富想像力,他們拍攝了《2001太空漫遊》、《星際迷航記》和《阿波羅13號》等多部電影。
對藝術領域產生巨大影響
太空飛行對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催生了一場「太空時代」運動。一些經典的設計包括西雅圖太空針、熔岩燈和皮爾卡丹的女式緊身連衣褲。
幫我們找回失去的城市
遙感衛星不但能夠繪制礦產資源和植被的地圖,而且還能顯示人們創造或者改變的一些如今已經不復存在的風景。例如,遙感衛星透過密密的叢林,發現了秘魯叢林中的金字塔以及中國被埋的部分長城。
[經濟]
太陽能電池廣泛應用早在19世紀末,人類就已經開始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因此,人類早在太空時代到來前,就認識到了它們的用處。但太空是少數幾個太陽能不可或缺的地方之一,因此,太空科學家們一直走在提高光電池效率研究的前沿。
煙霧警報器救了無數人生命
現已走進幾乎所有家庭的火情和煙霧警報器,最初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承包商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這種供在太空實驗室使用的警報器此後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生產出性能更好的絕緣材料
研製輕型隔熱膜原是為了保護太空梭免受外層空間極端條件的影響。但如今,輕型隔熱膜已得到廣泛應用。從馬拉松運動員到災後重建小組,人人都在使用這種隔熱膜。高性能飛機和跑車也在使用這種加厚絕緣材料。
安全性能更高的工具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研究和預測在太空梭發射及進行太空飛行期間需經受的壓力狀況設計了大量工程分析工具。這些分析工具現已應用於包括汽車設計和機械加工在內的其他製造業領域。
廉價晶元將計算機變為現實
蝕刻在半導體內的第一個集成電路板是由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傑克·基爾比製造的。正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計算機電路板的需求,推動了微晶元的研發和批量生產。這使微晶元的價格在上世紀60年代大幅下跌,從而將計算器和後來的計算機變為現實。
[環保]
燃料電池實現清潔動力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批准並研發有關技術之前,燃料電池還僅是一種科學奇想。在當今世界,燃料電池是實現在汽車領域和家庭使用清潔動力的一大希望所在。
幫助我們理解臭氧損耗問題
探月競賽在催生環保主義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阿波羅8號」宇航員在1968年進行繞月飛行期間,發回了人類首次從太空觀看地球的照片。上世紀70年代以來,遙感衛星已對陸地、水和空氣等方方面面進行了研究,從而幫助我們理解並監控諸如砍伐森林、臭氧損耗等問題。認識上的進步促使各國政府採取行動,許多政府簽署了減排條約。
[軍事]
監控衛星讓罪犯無處逃
衛星每天24小時地監控著我們,它們執行的任務從拍攝高解析度的照片到監控農業土地的使用,甚至跟蹤罪犯,無所不包。
核均衡防止全面沖突爆發
太空競賽使一些頗具殺傷性的技術得以發展。兩個超級大國都裝備了大量威力強大的核導彈,這種以導彈運載的核武器可在短短幾分鍾內摧毀整個世界。許多歷史學家指出,微妙的「恐怖均衡」有助於防止東西方爆發全面沖突。
地方再偏也能保持聯系
美軍已在廣泛使用銥星電話系統。這種通訊系統可讓你與遠方的行動電話發射天線——比如在叢林深處或北極荒地——保持聯系。
走到哪兒都不會迷路
全球定位系統依靠的是繞地衛星網路。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不斷播放時間和位置數據。接收器可根據接收信號用時,測算出其與衛星的距離。接收器利用三四個衛星的有關數據便可計算出自己的准確位置。
通訊衛星使世界變成「村」
1962年發射的「電星」1號衛星可接收、增強並實時轉發信號。
我們在1964年發射了第一顆真正可與地球保持相對位置不變的衛星。在半個世紀的運行過程中,通訊衛星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訊衛星不僅引發了廉價即時通訊設備的革命,還使我們增加了對世界遙遠地區的認識。通訊衛星還以廣播的形式讓偏遠地區的人們得以受教育。

十大發明 造福百姓
國外媒體報道,為了實現人類的太空夢想,航空航天業進行了幾十年的探索與研究,與太空探索有關的發明層出不窮。有趣的是,許多航天成果很快便被應用於民間,極大方便了大眾生活。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太空探索的重要意義。以下是已經走進普通大眾生活的十項航天發明:
1.無線工具
當美國航空航天局考慮將「阿波羅」號送上太空時,開發出能使用充電電池供電的無線工具,後來這些無線工具被廣泛應用於人類日常活動。
2.煙霧報警器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會同一公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離煙霧報警器。人類根據它於1979年發明了煙霧報警器。
3.強化嬰兒食品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研究發現一種海藻添加劑中含有與人乳中相似的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對嬰兒的視覺和心理發育有很大幫助。
4.橡膠再生利用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縮寫)有關燃料的低溫學研究使舊輪胎實現良性再循環利用。
5.新型耳道體溫計
一公司過去一直為NASA研究利用紅外感測器觀測遠在太空的天體,現在他們利用這一優勢開發出一種新型耳道體溫計。
6.快捷型牙套
現在許多牙醫會使用陶瓷牙套,其連線是鎳鈦諾合金,而該合金是NASA太空科研成果之一。
7.防護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開始研究為肯尼迪太空中心提供防護層,這一防護塗層被廣泛應用於建築物表層。
8.更好的心臟起搏器
當時NASA開發了一套名為雙向遙感勘測的通訊系統,這一技術被拓展到心臟外科領域。
9.抗磨損型眼鏡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曾開發出一種防刮痕塗層,這一技術讓眼鏡的使用壽命至少延長了十倍。
10.舒適的運動鞋內底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始,一種防震新材料替代了當時標準的泡沫乳膠鞋內底,該創意及技術均來自NASA。

㈢ 航天產業發展帶來哪些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

中國航天產業化從未停步

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有3000多家民用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的生產、研製中。中國航天技術對未來本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取決於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時,在全世界的矚目下,中國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一時間,群情沸騰。

頗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應,當天,持續低迷的滬、深股市場均已上漲報收,其中航天板塊漲幅超過大盤的漲幅。

航天產業收入可觀

據測算,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為1:2,而相關產業的帶動輻射在1:8-1:14之間,也就是說,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8-14元的回報。

航空航天業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空間計劃已經為美國增值2萬億美元。

統計數據顯示,2000-2001年度,英國空間工業總收入有29億英鎊,法國大約有200億歐元,俄羅斯有9億美元。

根據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8月發布的《2005年航天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統計:2004年全球航天產業來自商業服務和政府計劃的總收入達到1030億美元,預測到2010年將會超過1580億美元。更有專家預測,到2010年,全球商業航天活動的收入預計將達到5000億-6000億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樂部」里的中國,未來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塊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帶來高回報

航天產業的投入非常驚人,一架太空梭僅研製費用就高達100 多億美元。這也難怪當年美國阿波羅號太空梭升空之後,一份美國報紙的標題是:巨大的鑽石成功升空。

但航天業的回報同樣不容小覷,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認為,「就像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時,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衛星會帶來如此巨大的經濟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說,目前全球僅商業衛星產業每年就創造超過800億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國成功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至今中國已成功研製並發射60多顆人造地球衛星,包括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衛星、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等。

在中國,衛星遙感應用技術已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城市建設等方面廣泛使用,建成了國際衛星通信站和國內衛星公眾通信網,海陸空交通、地震監測、森林防火滅火等領域也因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而受益無窮。

中國研製的衛星費用低、質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處於前3-5名。其中,返回式衛星、導航衛星名列第三,火箭發射、氣象衛星、資源衛星名列第四,通信衛星名列第五。

2003年「神五」的成功發射,更為中國衛星出口擴大了市場。

中國航天產業化進程

美國宇航局專家統計,美國有30000多種民用產品得益於研製太空梭發展出的技術,如GPS衛星導航定位儀、「太空食品」和「太空葯品」、衛星電視、電話等。

而中國航天技術對未來中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取決於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向《財經時報》介紹,「中國從『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術,帶動了諸如電子、計算機、化工、冶金、材料、機械、特種工藝、低溫與真空技術、測試、控制、測控、氣象、船舶、生物、農業等領域技術的發展。」

「中國已經有3000多家民用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的生產、研製中,包括電子行業、元器件、原材料、飛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研究院研究員劉濟生說:「目前有些載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經反饋到了民用技術中,如熱控、遙控、遙測、航天服技術等,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目前還很難測算出具體的經濟效益,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離不開航天技術。從長遠看,前景無可限量。」

中國在航天工業產業化進程中一刻也沒有停步。

統計表明,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太空的微重力、超潔凈、高真空、微輻射的特殊環境,使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尖端工業和葯品的生產場所,可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新材料學與新工藝學的研究及綜合研究提供多種特殊的環境條件。」

劉濟生研究員說,「在微重力條件下可以研製和生產高純度大單晶、超純度金屬、超導合金和特種生物製品等,對於許多產業部門都具有廣泛適用性。」

可以說,「神六」的成功發射不僅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又邁出了重大一步,也預示著中國航天產業的蓬勃發展。

㈣ 航天事業發展對人類發展有什麼好處

航天事業發展對人類發展的好處:增強國防安全與實力 、增強偵察能力 、促進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 。

一、增強國防安全與實力。

作為一項高端技術,航天事業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國家科技水平。太空梭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讓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緊密。沒有衛星我們不能預報天氣,沒有衛星我們不能看電視,沒有衛星我們不能打電話.....衛星在更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坐飛機的人不多,但很多人親身感受到了衛星的好處。

除此之外,各種太空探測器的使用也對人類認識宇宙和更好地認識自己有很大的幫助。當人類第一次從太空看自己的家時,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對人類的思維有很大的影響。航空航天領域也是高新技術的試驗場。許多新材料和新技術首先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航空航天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將對人類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航天事業發展對人類發展有很多好處。

㈤ 航天事業的發展有什麼經濟意義

第一,增強了我們以後發射航天飛船的信心
第二,增強了我們的航天科技能力
第三,使我們有了與美國等科技發達國家合作的資本和信心

㈥ 中國航天事業會帶來什麼經濟效益

首先是高精尖技術的引進、發展。航空材料的研究與發展,並會形成一整條產業鏈(如航空電氣,航空冶金,航空燃料、塗料,等等原器件的生產鏈)還有科技人才的培養。還有航空技術的轉讓等都是潛在效益

㈦ 航天事業是如何帶動經濟發展的

航天事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捆上了"火箭"

「神舟」六號尚在太空遨遊,許多「搭車」企業已開始計算收益。根據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的評估,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至12元的回報。中國已經邁入航天大國的行列,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動力?

航天是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產業,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同時也具有高效益。航天領域目前最具有產業特徵的,莫過於衛星製造業、衛星發射服務、衛星應用服務和地面設備製造業。

「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8月發布的《2005年航天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統計:2004年全球航天產業來自商業服務和政府計劃的總收入達到1030億美元,預測到2010年將會超過1580億美元。

中國正在加快航天的產業化進程,航天科技集團提出了兩個1000億的目標,集團公司總資產在2005年前達到1000億元、總收入在2010年以前達到1000億元。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許達哲說,中國共發射了數十顆氣象、資源、通信、海洋衛星,載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良好開端,但目前很難准確測算出航天究竟創造了多少產值和利潤,今天的百姓生活已經一刻也離不開航天科技。

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後,衍生出的市場價值之大難以預測。航天,對其他產業的帶動而產生的效益,遠比其直接產生的高得多。太空育種,幾乎是航天產業的眾多「搭車」者最簡單的一個,然而,它所產生的效益也最直觀。自1987年中國在返回式衛星上進行太空育種以來,已經有近50個品系大面積種植推廣。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

航天高新技術是綜合集成技術,包含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材料能源、環保、模擬、計算、網路、通信、控制、導航、遙測、遙控、遙感、空氣動力、真空低溫、特殊密封、可靠性與安全性保障等技術,對於許多產業部門都具有廣泛適用性。

中國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發展航天,當時就為中國半導體、電子、原材料、儀器儀表工業提供了發展良機;航天技術曾為傳統石化、機電、能源、交通、紡織、醫葯等十多個產業,研製、生產了急需的工業工程式控制制系統、微機數控系統、各種機器人等儀器設備;向有關產業部門提供風洞試驗、熱試驗、大型離心試驗、大型跌落式沖擊試驗、震動試驗等。

航天科技集團提供的一份數據表明,中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而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如果能夠取得突破性成果,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將可能出現質的飛躍,這是用數字無法衡量的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文瑞說。

更為重要的是,航天領域的能力和水平,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之一。航天事業更大的輻射作用在於,能夠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極大地提升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發言權和地位。

「神舟」六號的再次載人飛行,以及中國對於航天活動的長遠規劃,再度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說,航天,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捆上了火箭,已經和必將繼續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動力。

出處:華南新聞

㈧ 我國太空航天事業穩步發展,對普通人來說,都有哪些好處

我國太空航天事業穩步發展,不僅對於整個國家層面有著好處,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其實我們的生活已經有方方面面受益於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

包括我們手機上自帶的GPS定位功能,這些都是與航天事業發展分不開的。其次,航空事業發展對於我們出行來說最直接的支持就是,我國可以自主建設出大飛機,飛機航天事業穩步發展,有利於我國國民的出行交通進一步發展。

㈨ 我國搞航天科技對我國有什麼好處

1.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同時,它也影響這整個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同時對於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從而可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科技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以及測試技術等諸多方面。它也能體現這個國家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要想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國赫赫有名的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至1972年結束,共花費240億美元,先後完成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中國科技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2.發展載人航天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各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戰略上都將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發展,而載人航天技術就是其主要內容之一。一個國家如果能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太空,不僅僅是國力的體現,而且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眾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特別是現在的「神州飛船」計劃一旦獲得成功,將如同60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一樣,引起全世界的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毫無疑問,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現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巨大寶庫,載人航天事業就是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梁。「太空工廠」可以幾乎像是在變魔術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無對流的條件下,製造出地球上難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關產品,可以想像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那麼這次由太空技術引發的「新工業革命」最終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現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整個市場的各個角落。中國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開發太空資源的基礎——載人航天技術。

除了以上幾點,載人航天事業的從分發展將標志著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以往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鏡頭,將一步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人類轉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將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開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來解決現在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的現狀,特別對於中國。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又將面臨著更多新的考驗和抉擇。

閱讀全文

與搞航天事業會帶來哪些經濟利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嫦娥神話故事內容有多少個字 瀏覽:151
92生肖猴如何化解假婚姻 瀏覽:634
遂寧哪些區有經濟適用房 瀏覽:790
什麼是集體工作經濟組織 瀏覽:52
如何開啟愛情的距離 瀏覽:860
馬東錫冠軍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185
幸福樹插扦不生根怎麼辦 瀏覽:351
美女刺客是什麼 瀏覽:16
比亞迪事業部干什麼的 瀏覽:219
晴川閣有哪些故事或名句 瀏覽:299
白城市幸福南大街哪個區 瀏覽:812
永久觀看不收費網站 瀏覽:197
中國婚姻發展的形態有什麼 瀏覽:10
哪些電視有美女吃瀉葯拉肚子 瀏覽:556
情不自禁想入非非阿珍誰演的 瀏覽:191
《前度》2完整未刪減版 瀏覽:651
美女豆腐怎麼做 瀏覽:933
煙草上合同跟事業編有什麼不同 瀏覽:47
香港愛情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384
秀秀鬼演員表圖片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