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事業單位改革全國多久改

事業單位改革全國多久改

發布時間:2022-01-22 06:44:26

Ⅰ 中國事業單位改制什麼時候徹底進行

由於事業單位分別附屬於不同的政府機構,從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壟斷,導致市場分割和資源浪費。 「中國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一個能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滿足公共服務需要、科學合理、精簡高效的現代事業組織體系。」李盛霖說。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范恆山建議,應從總體上收縮事業單位的規模。在對現有事業單位進行清理、甄別的基礎上,能夠撤消的,在做好相關善後工作的基礎上堅決撤消,其他的應視具體情況轉為政府部門、企業或市場中介機構。他建議,應把政府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減少到最必要的程度。同時,應在事業單位中建立新型的法人治理結構、競爭性的勞動人事制度和有效的激勵和約束制度。

Ⅱ 事業單位好久改革啊,中國不是要取消事業單位嗎

mu qian butai keneng

Ⅲ 事業單位改革是在哪一年開始的

事業單位改革:中國政府治道變革的又一重大進展

毛壽龍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深入和發展,中國政府進行了多次改革,精簡機構,裁減人員,轉變職能,這些改革舉措與法治政府、簡政放權、政務公開、民主治理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中國政府治道變革的潮流。這一變革,雖然沒有像200年前的法國大革命那樣轟轟烈烈,但是其影響、效果和變化的速度,完全超過了表面上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我們回首過去的20年,可以發現:日益有限的政府職能越來越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日益法制化的政府行為、日益民主化的政府決策、日益公開的政務信息,日益以公民和社會組織多中心自主治理為基礎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這一切都使得中國政府的治理之道即治道發生了大規模的變化。當然,這一進程依然在進行之中。明年即將啟動的事業單位改革,可以說是這一進程的又一重大舉措。

從比較的角度來看,中國的事業單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很多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或者想把成果用英文發表的中國學者,一直想不出一個適當的英文單詞來表達中國的事業單位,因為英文世界裡面沒有對應的存在。我的建議是直接用漢語拼音。很多進行比較研究的學者發現,很難用國外的非營利組織(NPO)或者非政府組織(NGO)理論來研究中國的事業單位。中國事業單位的特殊性,不僅難倒了學者,而且也難道了官員:事業單位如何在法律上界定?科研、教育、培訓和醫療衛生等事業如何發展?政府在其中應該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根據西方的理論和實踐,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當然,問題再難,改革總是需要進行的。市場經濟導向的改革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公共事業和公共服務要迅速發展,事業單位不改革是不行的。我們有必要根據中國的實踐,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治道變革的基本要求,從多個角度去分析中國事業單位的復雜問題,並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思路:

從組織的法律定位角度去看。現在的事業單位情況非常復雜,但有一個特點,在法律上都叫做「事業法人」,而且產權都是國家所有,從業人員除了臨時工,往往都叫做國家幹部。從法律的角度去看,應該把現在的事業單位分成三個類型:執行政府職能的法定單位,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公益單位,可以企業化運作的營利單位。這三個類型中,只有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公益單位基礎保持事業法人的身份,法定單位轉變成政府機構,營利性單位則變成企業法人。除了法定機構之外,所有單位都取消行政級別。

從財務運作的角度去看,法定機構執行政府管理和執法職能,完全由國家提供財政支持,它們可以根據所提供的服務收取適當的用戶費用,如護照的成本費或者罰款收入,但所收取的費用全部收繳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企業化的營利單位,政府不再提供財政支持,但是如果國家有科研、培訓等方面的項目,這些營利性的科研單位和教學培訓機構,可以參與競爭招標。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公益單位,政府提供適當的財政支持,與此同時改革政府的撥款方式,提高公益服務機構的競爭性。

從人員運作的角度去看,取消統一的幹部身份制度,法定機構的人員轉變成公務員,營利性機構的人員身份與企業單位人員相同,公益性服務單位如基礎性的科研機構繼續保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身份。所有人員,除了法定機構可以擁有適當的行政級別之外,都不再保留行政級別,不再按照千篇一律的行政級別確定其工資和福利待遇。事業單位局級單位副部級人員等令人奇怪的現象應該在這一輪改革中消失。

從運作機制的角度來看,公共事業單位的融資機制應該進一步向民間資本和民間人員開放。這要求取消國家所有制和民間所有制的區分,廢除具有所有制歧視性的法律規定,修改法律,取消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國家所有制的事業單位之間的身份差別,不分所有制,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國有的事業單位不再作為兩種法人,而是統稱為事業法人。與此同時,各種限制民間資本和不具有國家幹部身份的民間人員舉辦事業單位的障礙應該陸續取消,使得民辦的非企業單位具有與國家投資的事業單位一樣具有同等的身份和地位,能夠根據公平競爭原則,獲得國家財政的補助和支持。

Ⅳ 事業單位改革的改革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事業單位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已經在部分行業和某些地方取得了重要進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這一階段主要是撥亂反正,恢復社會事業,適當下放各類事業單位的管理權,大多數事業單位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行政首長對本單位有經營管理權、機構設置權、用人自主權和分配決定權。1985年3月,中央下發了《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科研事業單位改革主要是改變許多研究機構與企業相分離,研究、設計與教育、生產相脫節以及軍民分割、部門分割、地區分割的狀況,促進研究機構、設計機構、高等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作和聯合。按照《決定》,從事技術開發的研究機構,有的逐步發展成為經濟實體,有的在聯合的基礎上並入企業,有的自我發展為科研生產型的企業,或者成為中小企業聯合的技術開發機構。在科研事業單位改革的同時,同年4月,國務院批轉了衛生部《關於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對衛生事業單位改革提出了要求:擴大衛生機構自主權,實行院、站、所長負責制;發展集體衛生機構,鼓勵和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城鎮和街道組織舉辦醫療衛生設施,支持個體開業行醫,村一級衛生機構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舉辦,也可以承包給鄉村醫生和衛生員集體舉辦,也可以由衛生院下鄉設點。5月,中央又下發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對教育事業單位進行改革:有步驟地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改革高等學校的招生計劃和畢業生分配製度,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之後,中辦、國辦又轉發了文化部《關於藝術表演團體改革的意見》,對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作出了部署。在上述文件的指導下,從1985年開始,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在科研、衛生、教育、文藝等領域陸續展開。
第二階段:1992年黨的十四大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1993年,黨中央印發的《關於黨政機構改革的方案》和《關於黨政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實行政事分開,推進事業單位的社會化。各級黨政機關尤其是中央和省級機關要減少對事業單位的直接管理,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要下放;打破部門所有制和條塊分割,拓寬事業單位的服務領域,使事業單位成為面向全社會提供服務的獨立法人,促進事業單位與經濟建設相結合;鼓勵集體、企業、個人和各種社會力量興辦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在職能、人事制度、工資制度、管理體制等方面,都要與黨政機關區別開來。事業單位按照經費的不同來源分為三類:一是經費自收自支的,享受企業的各項自主權,實行企業化管理;二是由國家實行差額補助的,政府在管理上適當放活;三是國家全額撥款的,其數量和規模從嚴控制。這期間,事業單位的改革,結合黨政機構改革同步進行。在此基礎上,1996年,中辦、國辦印發了《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事業單位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這是黨和國家就事業單位改革下發的第一個專門文件。文件提出了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以及事業單位改革的具體措施:合理劃分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職責,行政管理職責原則上交歸行政機關,黨政機關分離出來的一些輔助性、技術性工作由事業單位承擔;遵循「區域覆蓋」和就近服務的原則,按照區域經濟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要求,對事業單位的設置進行統籌規劃;中央和省市所屬事業單位,主要為所在地服務的,下放給所在地管理;積極發展既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急需又在經費上實行自收自支或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壓縮不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事業單位。按照這一文件,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作為事業單位管理的事業單位,原則上改為企業;一些實行企業化管理可以主要由市場引導資源配置的應用技術開發單位等,並入企業或改辦為科技先導型企業。為了使事業單位改革有可供遵循的具體政策,這期間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一系列具體文件,主要有:1998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調整撤並部門所屬學校管理體制的決定》,國辦轉發了教育部等部門《關於調整撤並部門所屬學校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1998年12月,國辦轉發了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編辦《關於深化國務院各部門機關後勤體制改革意見》;1999年2月,國務院轉發了科技部、中央編辦等5部門《關於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個國家局所屬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1999年4月,國辦轉發了國土資源部、中央編辦、體改辦《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1999年8月,中辦、國辦下發了《關於調整中央國家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報刊結構的通知》;1999年8月和2000年5月,國辦分別下發了《關於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的通知》、《關於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實行脫鉤改制意見的通知》; 2000年2月,國辦轉發了教育部等部門《關於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實施的意見》; 2001年8月,中辦、國辦轉發了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於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若干意見》。所有這些文件,對各類事業單位的改革都提出了具體政策,事業單位改革分領域不斷推進。
第三階段:2002年黨的十六大至2007年黨的十七大。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繼續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四中、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這些精神,各省區市都選擇了一些領域和若乾地市開展分類改革的綜合試點。這期間,有9個省、區、市出台或研究擬定了分類改革方案,13個省、區、市對事業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和清理整頓,7個省、區、市對事業單位進行了模擬分類,13個省、區、市推進了改革試點工作,其中進展較快的省、區、市已完成試點。各地開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綜合試點的主要做法有:合理劃分政事職責,把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關,把機關承擔的一些輔助性、技術性、服務性職能交給事業單位;推進事業單位社會化,建立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制度,鼓勵支持事業單位實行橫向聯合,變事業單位由國家舉辦、靠國家花錢為「花錢買服務」;對重復設置、業務相近、規模過小、任務已完成或嚴重不足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或合並,將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部分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並入行政機關。這期間,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成為事業單位改革的一個亮點。從 2003年7月開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具體指導下,在全國9個地區和35個單位進行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試點將文化事業單位分為公益性和經營性兩類,前者以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後者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為重點。經過試點,文化事業單位的體制機制有了較大突破,一大批事業單位通過改革煥發了生機與活力。2005年底,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全面推進。在從2003年開始的農村配套改革的鄉鎮機構改革中,把鄉鎮事業單位改革作為一個重要方面,結合鄉鎮行政機構一並進行改革。
第四階段:2007年黨的十七大至今。黨的十七大要求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對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原則,對現有事業單位分三類進行改革。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轉為行政機構或將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轉為企業;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強化公益屬性,整合資源,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政府監管。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關財政政策」。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全會的要求,事業單位改革繼續深化。在國務院的領導下,有關部門在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緊起草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方案和配套改革措施。為了探索經驗,2008年國務院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進行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整體推進,各地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改革繼續擴大范圍,深入發展。為了推動改革,2008年10月國辦印發了《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明確了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到2008年底,全國333個地級市中,開展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的已達117個。2009年,對出版社進行改革,全國出版社除保留4家外,全部轉企改制為企業;雜志社的轉企改制工作也逐步展開。多年來,衛生事業單位改革一直沒有停止。在新農合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健全後,2009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深化醫葯衛生事業單位改革要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著力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公立醫院等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2月,衛生部、中央編辦、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決定在各省、區、市已經分別選擇1-2個城市(城區)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同時,國家選16個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Ⅳ 事業單位改什麼時候改革

全國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在這個會議上,首次明確給出事業單位改革的時間表,從今年到2015年,中國將用5年時間,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要建立起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Ⅵ 全國事業單位改革什麼時候開始

很多人一直都在關注事業單位改革的相關信息,有統計稱,我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另有900萬離退休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來自高層的判斷認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有的事業單位對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追求,偏離了公共服務這個公共機構的基本價值取向。此外,已經形成的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結構在改革中很難被打破,成為事業單位改革的最大阻力。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分類改革加以解決。日前,中央已經確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從2011-2015年,我國將在清理規范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全國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座談會昨日在北京召開。一度霧里看花的中國事業單位改革,終於勾勒出了清晰脈絡。根據近日下發的《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實施指導意見》,中央已經確定了一張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時間,我國將在清理規范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我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超過3000萬,900萬名離退休人員。1995年,我國啟動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今這項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那麼,事業單位改革涉及哪些方面?改革進展如何?改革後事業單位職工又將何去何從?分類改革市場公益各歸其位所謂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就是讓事業單位真正回歸到公益屬性,使行政類和經營類事業單位回歸到本來屬性。具體看,對於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把其職能劃歸至行政機構或將其轉變為行政機構;對於經營性的事業單位,將其轉變為企業,推向市場。現在,這項改革正穩步推進,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一大批經營性科研院所已經在幾年前完成轉制,變身為企業,部分科研院所還成為上市公司;去年,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全部完成轉企改制。招聘改革明年公開招聘全覆蓋近幾年,事業單位招聘中信息不公開、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的事件時有發生,原因就在於沒有很好地實施公開招聘制度。為此,中組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期專門下發文件,明確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按照規定許可權嚴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備案職責。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今後事業單位新進人員,除確需使用其他方法選拔任用人員外,都要實行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將於2012年在全國各級各類事業單位實現全覆蓋。用人制度今年全部實現聘用制人社部近日發布的《2010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表明,2010年,全國事業單位簽訂聘用合同人員的比例達到90%。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今年我國將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設,積極推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規定出台,研究制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獎勵、申訴、競聘上崗等單項規定。今年,我國將全面完成事業單位聘用制推行工作。職稱改革按類別逐步實施我國現有專業技術人才4500多萬人,職稱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構建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社會和業內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2009年,吉林、山東、陝西的部分地市開展了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這項改革與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相銜接,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統一了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充分調動了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改革後,這些地方建立起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其中初級設員級和助理級,高級設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分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今年,我國將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啟動工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同時研究提出會計、技校、中專等其他職稱系列的改革意見。工資改革績效工資全面推開我國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始於2006年,事業單位隨即實行了崗位績效工作制度,工作人員的收入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構成。人社部負責人表示,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2009年基本兌現到位,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抓緊實施,部分省份基本兌現,其他事業單位正按照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穩慎推進的原則,實施績效工資。同時,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進。2009年,我國出台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省市開展試點。

Ⅶ 事業單位改革,到底什麼時候改革結束

應該是到2020年結束的,好像以後就沒有參公這一說了,只有行政編制,事業編制,還有就是企業了,衛生局屬於執法性質應該是行政編制才對,至於是不是這樣改,得看地方政府的辦事效率如何,現在的地方政府領導就好像包工頭一樣,沒有好處他是不會往前趕的,除非是任務性的,

Ⅷ 事業單位改革何時正式開始何時必須結束

事業單位,一般指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的社會組織。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與價值不直接表現或主要不表現為可以估量的物質形態或貨幣形態。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它承擔了國家大部分公益類服務,可享受財政"全額的"、或「部分的財政補貼,也可根據國家政策採取自收自支,還有相當一部分履行了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
事業單位改革其實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事業單位改革如同政治體制改革一樣,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說沒改嘛,每過2-3年,長則3-5年都有所變化。這種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相關聯的,因此莫天真地認為它會結束。
中國以往的事業單位改革沒有從全方位推進分類開始,而是首先從人事制度改革起步。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時,有些該走向市場的開始走向市場,比如新聞出版事業,部分實行了企業化、市場化和集團化;但有些本該走向公益化的卻舉步維艱,比如醫療事業的過度市場化問題,在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一直沒有邁出像樣的步子。

Ⅸ 事業單位改革也太慢了吧!2020年底能改革完成嗎

事業單位改革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當然這樣的改革也會遭遇一定的阻力和壓力。

Ⅹ 全國事業單位改革時間表已經確定,五年時間,能夠改掉中國19年形成的制度嗎要知道積重難返呀。

是個大難題,並不代表不能成功。國企不比事業單位多、繁、難嗎?不是也改了嗎。肯定會有困難,也可能五年時間改不完,但是大方向是對的,積重更要返呀,要慢慢返!

閱讀全文

與事業單位改革全國多久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晚點名都有哪些 瀏覽:768
鄉鎮經濟運行主要哪些內容 瀏覽:342
為什麼經濟建設決定上層建設 瀏覽:60
小孩已申請健康碼無法代辦怎麼辦 瀏覽:95
童話故事裡的美人魚叫什麼 瀏覽:364
記者如何經營婚姻 瀏覽:876
甘肅省隴西縣健康證明在哪裡辦 瀏覽:456
在哪裡找一段純真的愛情 瀏覽:225
濟南經濟建設考核獎發多少錢 瀏覽:886
什麼是婚姻沙文主義 瀏覽:773
福州事業單位多少分進面 瀏覽:390
事業單位除了公招還有什麼途徑 瀏覽:1001
與兔相關的都有哪些故事 瀏覽:19
網紅美女白天在干什麼 瀏覽:141
重生之勉為其男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511
鄉鎮醫院事業編都是考什麼 瀏覽:955
關於鎖的愛情成語有哪些 瀏覽:464
心理學如何解釋婚姻 瀏覽:146
關羽一夫當道萬夫莫開是什麼故事 瀏覽:863
張一山經典愛情語錄在哪裡聽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