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在事業上有什麼成績

在事業上有什麼成績

發布時間:2022-10-01 08:10:31

㈠ 我國在科技事業上有哪些成就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4)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16)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17)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18)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19)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0)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1)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3)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4)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25)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6)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27)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28)1999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神舟5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29)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0)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1)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2)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3)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4)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35)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36)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37)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38)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39)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0)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1)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2)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3)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4)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45)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㈡ 怎樣才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呢!

成就傑出者的共同特點 一、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這位教授的調查表明,工作上取得優秀成績的人,所從事的大都是自己所喜歡的職業。干自己喜愛的工作,即使薪金不高,但能得到一種內在的滿足,生活上會更愉快,事業上也會更成功。當然最終他們常常是名利雙收。 二、不求盡善盡美,有成果即可。許多雄心勃勃、勤奮工作的人都力求使自己的工作盡善盡美,結果工作數量少得可憐。卡費爾德說:"工作成績優秀者不把自己的過失看成是失敗,相反,他們從錯誤中總結教訓,於是下一次就能幹得更好。" 三、不低估自己的潛力。大多數人認為自己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然而,我們所"知道"的大部分東西,其實並不是完全知道的,而只是感到而已。由於人們很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限度究竟在哪裡,以致於許多人老是把自己的個人能力估計得低於實際水平。 四、與自己而不是與他人競爭。成就卓著的人更注重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考慮怎樣擊敗競爭者。事實上,對競爭者能力的擔心,往往導致自己擊敗自己。 五、兼顧生活。人們通常認為,工作上成就優秀肯定都是工作狂。其實不然,許多工作成績優秀的人雖然樂於辛勤地工作,但他們也知道掌握限度。對他們來說,工作並不是一切。他們懂得如何使自己得到休息,如何安排家庭生活,抽出適當的時間與家人共享樂趣以及珍重與親朋的關系等。 其實我還是初中生 ,這些是我幫你找的。

㈢ 戚發軔在航天事業上有哪些功績

戚發軔,1933年4月2日出生在遼寧復縣,少年時就憋著一口不甘日本外侮的氣,高中時又目睹侵朝美國飛機到我國丹東邊境狂轟濫炸的情景,發誓要學航空專業。1952年,戚發軔高中尚未畢業就報考大學,一連三個志願都填報了飛機製造系,結果被北京航空學院錄取。他踏實用功,學習進步很快,成績越來越好。1957年畢業分配到剛剛成立不久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參加導彈研製工作,他進了「掃盲」性質的培訓班,第一課就是聽赫赫有名的錢學森講《導彈概論》。戚發軔一邊學習,一邊搞導彈的結構與總體設計,很快就入門了。他參加我國第一枚地地導彈的研製和第一次「兩彈結合」的試驗發射,在技術上鍛煉成長起來。

1968年,戚發軔轉到空間技術研究院,參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他作為製造第一顆衛星「東方紅」1號的技術負責人,經歷了研製和發射的全過程,而且多次向以周恩來總理為首的中央專門委員會匯報衛星研製和准備發射的情況。這是他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一件事情。

1970年4月,我國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的准備基本就緒,就等中央的命令了。在發射前10天,戚發軔隨錢學森從酒泉發射基地趕回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向周總理匯報情況。他負責匯報衛星的測試結果和質量狀況,周總理問:「你認為衛星到底可不可靠?衛星能不能准確人軌?」同時還問了衛星人軌後能不能播放《東方紅》樂曲以及衛星軌道參數、衛星重量是多少、可測量哪些空間物理參數等問題。戚發軔對衛星的質量做了肯定的回答。周總理聽後說:「看來一切准備工作都做得比較好。」他要戚發軔和「長征」1號運載火箭技術負責人任新民、楊南生一起馬上寫出正式書面報告。戚發軔根據衛星在研製中的質量情況和模擬試驗結果,當晚就非常自信地起草了衛星部分的報告草稿。這畢竟是中國的第一顆衛星,沒有任何經驗可循,戚發軔還是緊張得徹夜難眠。不過,10天後的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樂曲聲響徹太空,傳向全球。戚發軔後來回憶說:「這是我這一生最高興的一刻!」當年37歲的戚發軔,在衛星技術領域嶄露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華。

1975年後,戚發軔相繼擔任了「東方紅」2號、「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的總設計師。經過將近10年的研製,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研製完成。有一次在衛星的檢測中接連燒壞了轉發器上的三隻管子,戚發軔十分著急,因為衛星上天後,轉發器一旦失靈就無法轉播電視節目。戚發軔要求進行一絲不苟的檢查,結果發現是元器件老化造成的,更換後就不再出現燒壞管子的情況。戚發軔的嚴格要求保證了1984年4月8日衛星上天後正常運行,衛星定點後即開通了數字和模擬電話、圖片文字傳真、電視和廣播節目傳送、數據處理傳輸等,特別是在邊陲地區的老百姓可以通過自己的衛星收看到中央電視台傳送的節目了。戚發軔並不滿足於此,他馬上考慮下一步通信衛星關鍵技術的改進,隨後制定了「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的設計方案。這個方案使衛星的轉發器增加了,通信容量增大了,使用壽命也延長了。1986年2月1日「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被送上蒼穹,衛星定點保持精度比試驗通信衛星提高了5倍,標志著我國地球同步衛星測控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顆衛星提供使用後,僅電視的人口覆蓋率就由原來的30%增加到80%以上,全國500多個大中城市開通了長途自動撥號電話。1988年3月7日,戚發軔和他的研製隊伍又把一顆「東方紅」2號甲實用通信衛星送上3.6萬千米高的赤道上空,它的設計壽命增加到4年半,通信容量也比以前擴大了一倍。由於這顆衛星採用成型波束天線,將輻射功率主要集中於我國地域,信號比國際通信衛星明顯增強;衛星傳送的電視圖像清晰,色彩逼真,伴音純正,即使在遙遠的邊疆、海島,只需建一個直徑3米至4.5米天線的地面接收站便可以看到清晰的電視節目。這使我國租星進行通信傳輸的時代已成為了歷史。

正當戚發軔主持研製的通信衛星技術日趨成熟,並擔任「東方紅」3號新一代通信衛星總設計師的時候,他又被調到了載人飛船總設計師的位置。1992年,「921」載人航天工程上馬,戚發軔也走上了新的崗位。在飛船論證階段,對於究竟要選一種什麼樣的飛船,各方專家看法不盡相同,各路人馬堅持己見,爭論激烈。戚發軔主持總體方案論證,認真聽取各種意見,揚其所長,棄其所短,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先進而可行的工程方案。方案確定之後,許多新問題不斷涌現。擔任通信衛星總設計師多年的戚發軔心裡清楚,與研製衛星最大的不同,是飛船事關航天員的生命,必須保證每一個系統、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發生一絲一毫的問題,必須做到絕對安全可靠,萬無一失。他曾經在俄羅斯參觀過載人飛船的發射,親眼看見航天員在進入飛船之前,總設計師鄭重地簽字畫押,嚴肅而幽默地對航天員說:「如果沒有把握,我不會送你上天去冒險。」戚發軔沒有想到,他在臨近花甲之年還要頂著巨大壓力,冒最大風險去領導造出一艘安全可靠的飛船,而且還要在不遠的將來為中國航天員上天簽字畫押送行。

我國「神舟」號飛船有600多套設備、上百台大小計算機和控制器、幾十萬條軟體程序、十萬多隻元器件、十多千米線纜、八萬多個接點,相當於兩顆大型衛星的工作量,戚發軔不但了如指掌,指揮若定,而且計劃周密,確保了質量和進度。經過7年的拼搏,1999年11月20日「神舟」號試驗飛船首飛成功。進入新世紀後,「神舟」號飛船又連續三次發射和回收告捷。戚發軔的最大願望,是能夠看到神舟號飛船把我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翱翔,使他的生命在太空中劃出一條光輝的航跡。

㈣ 1)近年來,我國在扶貧事業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2014年,中央對貧困人口全面摸底,建檔立卡,找准貧根兒。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為重點,作出全面部署。

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已經全面展開,到2020年,中國現有的貧困人口,將和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4)在事業上有什麼成績擴展閱讀:

扶貧工作四大措施:

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進一步促進農民減貧增收。

二是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提高貧困農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

三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四是實施城鎮居民就業工程,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執行最低生活保障線政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標准,推進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㈤ 工作取得的成績怎麼寫

一份完整的業績報告應該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基本情況概述
首先要概述工作內容、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環境等。雖然這些與業績的取得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顯然如果你處於不利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也甚是惡劣的話,無疑能夠使你所取得的業績大放光彩。比如說,你的工作是處理客戶投訴,這一工作的環境顯然不是十分優越的,它要求員工能夠忍受客戶的抱怨,甚至是謾罵、侮辱。環境本身的特殊性實際上是業績的一部分,因此應該把工作環境陳述出來,以使自己的業績/有所依託。當然,在陳述不利條件和環境時,千萬不要理直氣壯,不管怎麼說,這是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接受了這份工作就必須接受它所帶來的特殊的工作環境。
第二,陳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
陳述自己的成績是業績報告的重點。撰寫業績報告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突出自己的貢獻,從而為公司考核和晉升提供參考。
在撰寫業績報告之前應認真思考,盡可能把自己所取得的所有業績都列出來,然後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在陳述時,首先要清楚地表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有哪些,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取得的,每項成績的分量有多大,對企業有多大的貢獻。在陳述時,一定要注意有條有理,突出重點,千萬不能把各種成績堆在一起,讓人事經理去挑選對你有利的成績。這種做法不但加重了人事經理的工作,而且還會給人馬虎、做事沒條理的印象。試想,一個人連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都理不出頭緒,工作時怎麼能夠做得有條有理呢?

㈥ 事業單位考試錄取成績怎麼算的是兩科平均成績還是每科都要及格才可以錄取

事業單位考試成績分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考前會發布招考公告,錄取時按照公告中的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佔比將各科分數換算為百分制後的總分進行排名,再按照排名先後順序進行錄取。

如,招考公告為筆試成績佔比60%,面試成績佔比40%,筆試卷面總分150分,考生得分90分,面試總分100分,考生得分70分。換算成百分制,考生筆試分為60分,面試分為70分。

再按公告的比例進行換算,筆試成績60%,就為36分,面試成績為40%,就為28分,考生總分為64分。在根據考生總分進行排名,招1個取第一名,招3個取前3名,依次類推。

報名參加公開招聘的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2、具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

3、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品行端正,人格健全。

4、安心應聘崗位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5、具有勝任應聘崗位需要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

6、年齡在18周歲以、35周歲以下,具有碩士學位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年齡放寬到40周歲。

7、身體健康,符合應聘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以上內容參考: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所屬事業單位招聘方案

㈦ 我國近幾年來在教育事業上有什麼成就

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十一五」規劃目標基本全面實現

(一)義務教育普及與鞏固水平保持高位,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

2005年以來,義務教育普及與鞏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國小學凈入學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過了發達國家96%的平均水平。 2010年,全國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0.1%,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4%,分別比2005年提高5.1個百分點和1.02個百分點,教育事業「十一五」 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普及與鞏固目標基本實現。

「十一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著力建設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8年秋季,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部免除,這標志著我國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已全面實現。

(二)學前教育普及取得突破性進展,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2010年,我國學前教育規模達到2976.7萬人,比2005年增加797.6萬人,增長36.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56.6%,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5.2個百分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55%以上」的「十一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三)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發展,體系結構趨於合理

201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規模為4670萬人,比2005年增加639.6萬人,增長15.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2.5%,比2005年提高29.8個百分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868.1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51.9%,比2005年提高8.2個百分點。教育事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在校生規模達到451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80%左右,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規模基本相當」的目標已全面實現。

(四)高等教育規模突破3000萬人,普及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2010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105萬人,比2005年增加805萬人,增長35%,超出規劃目標105萬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在校生規模為2232萬人,比2005年增長42.9%;研究生在學人數為154萬人,同比增長56.9%;成人本專科在校生為536萬人,同比增長22.9%。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6.5%,比2005年提高5.5個百分點,比規劃目標高出1.5個百分點。從2007年起,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著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五)成人教育與培訓蓬勃發展,終身學習蔚然成風

2010年,高等教育培訓注冊學生263.7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108.7萬人次,增長70.2%;中等教育培訓注冊學生 5291.9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8.1萬人次,增長0.2%。2010年,全國資格證書培訓注冊學生493.6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44.5萬人次;全國崗位證書培訓注冊學生561.4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45.0萬人次。中、高等教育培訓的發展為終身教育提供了更廣泛的渠道,對促進人的終身學習、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六)辦學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為滿足全社會多樣化教育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2010年,全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超過 11.8萬所(不含教育機構),比2005年增加近4.2萬所;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在校生為3393萬人,比2005年增長67.6%。非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規模快速增長,占同級教育比例繼續提高。

2010年,全國民辦高校總數達到676所(含獨立學院323所),民辦普通本專科在校生466.5萬人,是2005年的2.2倍,佔全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的20.9%,比2005年提高了8.6個百分點。

201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民辦學校為5622所,民辦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達到537.1萬人,比2005年增加156.1萬人,佔全國高中階段[1]在校生的12.7%,比2005年提高2.5個百分點。

2010年,全國有民辦幼兒園10.2萬所,民辦學前教育在園(班)幼兒為1399.5萬人,比2005年增加731.4萬人,增長1.1倍,佔在園(班)幼兒總數的47.0%,比2005年提高16.3個百分點。

二、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加強

(一)教育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1.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增強

200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16502.7億元,比2005年幾近翻番。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達12231.1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4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3.59%,同比提高0.80個百分點。

2.各級教育投入水平不斷提升,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009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分別為3358元、4332元、3758元、4263元、8542元,分別是2005年的2.5倍、2.9倍、1.9倍、1.9倍和1.6倍。

3.教育經費投入結構不斷優化,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

「十一五」期間,我國義務教育被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預算內撥款2009年達6357.6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51.4%,占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的87.7%,同比提高了16.6個百分點。

4.關注弱勢群體,幫困助學體系不斷完善

「十一五」期間,各級教育幫困助學體系不斷完善,以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和以風險補償金為核心的高等教育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已經形成,每年300多億元的資助資金覆蓋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500萬名大學生。

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2010年秋季學期起,免學費政策擴大到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安排資金設立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二)教師隊伍層次結構不斷優化,為促進教育內涵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基礎教育教師學歷基本達到國家法定標准

「十一五」期間,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一直保在98%以上,基本達到《教師法》規定的最低標准。2010年,全國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達94.8%,基本達到《教師法》規定的標准。

2.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實現較快增長

2010年,地方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33.3%,比2005年提高了12.2個百分點。全國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為21.4%,比2005年提高9個百分點。

3.普通高校專任教師的學歷層次不斷提高

2010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學位教師比例為57.1%,比2005年提高16.8個百分點;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為67.8%,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為32.3%,同比提高15.3個百分點,均大大超過《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合格標准。

4.高層次人才建設取得新進展

「十一五」期間,高校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3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3人,分別占增選數的56.25%和40.74%。

2010年,全國高校有中科院院士310人、工程院院士278人,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72%和37.02%;高校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357人,佔全國總數的67%。

截至2010年,面向海內外遴選支持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804人,培育支持高水平創新團隊391個,培養支持5643名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了十餘萬名青年骨幹教師。

(三)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帶動了教育現代化發展

「十一五」期間,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建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高等優質教育課程資源庫和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純IPv6互聯網(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CERNET2主幹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與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CEBSat)運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過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初步構建了一個惠及1億多農村中小學生的遠程教育網路,著力縮小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的教育數字鴻溝。

各級各類學校現代教育裝備水平明顯提高。2010年,77%的高中、46%初中均已建網,普通高校每4.6名、中等職業學校每7.6名、普通高中每9名、普通初中每16名、普通小學每24名學生就擁有1台教學用計算機。

三、人才培養和科研成績突出,人力資源水平明顯提高

(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十一五」期間,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為社會累計輸送了5486萬名畢業生,極大地改變了勞動者隊伍的素質結構。其中研究生累計畢業 166.7萬人,年均增長15.1%;普通本專科累計畢業2443.7萬人,年均增長13.4%;中等職業教育累計畢業生2875.6萬人,年均增長 9.5%。

(二)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2009年,我國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數達到9830萬人,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5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9.9%;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2.4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相當於高中三年級以上水平。

(三)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1.加強高校創新基地平台的建設與管理

目前依託高校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137個,占總數的62%;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583個;依託高校建立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102個,占總數的30.5%;依託高校建立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共有27個,占總數的29.7%。

2.強化競爭前培育,加強高水平海外合作

「十一五」期間我部共資助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1877項,投入經費超過2億元。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資助課題數由6000多項增加到11011項。2006年-2008年期間分批共設立了126個創新引智基地,17個培育基地,累計投入經費11.8億元。

3.高校科技競爭力穩步增強,取得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

「十一五」期間,高校承擔了30%左右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6-2010年,高校作為第一承擔單位承擔973計劃項目232 項,占總數的56.7%;承擔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18項,占總數的49.4%;承擔863計劃課題4376項,經費75億,占總數的30%;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55項,經費46億元,占總數的20%;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523項,占總數的81.05%,重點項目1272項,占總數的66.88%。

「十一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02項,技術發明獎151項,科技進步獎711項。2010年的國家三大獎項中,高校獲獎比例均超70%。高校授權專利數累計達115489件,年均增長40.1%。

四、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邁上新台階

(一)留學生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生人數迅猛增長。2010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28.5萬人,比2005年增長140.2%;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13.5萬人,比 2005年增長285.4%。截至2010年底,以留學生身份出國,在外的人員有127.32萬人。2010年,來華留學生人數為26.5萬人,比 2005年增加12.4萬人,其中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佔40.5%,同比提高了8.7個百分點。

(二)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穩步增加

目前,我國與世界上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設立了18個雙邊教育高層工作磋商機制,構建了若干雙邊及區域性教育合作與交流平台。簽署並尚在執行的教育合作協議達154個,正在實施的政府間教育合作項目共有77項。與3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4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合作。

中外合作辦學與高等學校境外辦學穩步發展。目前,國內經審批機關依法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1200多個。截至2010年12月,全國23所高等學校舉辦境外辦學項目達到56個。

(三)漢語國際推廣取得新突破,教育對外援助成效顯著

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經在96個國家(地區)設立了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漢語橋」大學生比賽已舉辦九屆,中學生比賽已舉辦三屆,為弘揚中華語言文化,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我國建立了10個教育援外基地,在10所高校成立非洲研究中心,實施了「非洲高等教育國別研究工程」並開始選派涉非專業研究生赴非留學深造。

閱讀全文

與在事業上有什麼成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舒其三及電影有什麼 瀏覽:175
雲陽巫溪巫山哪個地方經濟好 瀏覽:227
國內真打軍電影都有什麼 瀏覽:841
幸福慢慢來共多少集 瀏覽:958
類似於深喉的電影 瀏覽:104
日本經典三經和服電影有哪些 瀏覽:572
什麼是幸福義烏紀錄片 瀏覽:884
香港有找鴨子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18
胸大的美女電影 瀏覽:996
漕河幸福幼兒園怎麼樣 瀏覽:991
傳統工業是什麼經濟發展模式 瀏覽:476
哪個地方美女最多視頻 瀏覽:410
混合經濟體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瀏覽:763
一般事業單位多久出筆試結果 瀏覽:837
高級家教課程女老師演員叫什麼 瀏覽:788
紅發美女明星有哪些 瀏覽:377
經濟總量怎麼設置 瀏覽:536
後期經濟發展怎麼樣 瀏覽:374
事業編有什麼復習資料 瀏覽:332
勸架故事有哪些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