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郎新娘 > 歐美女作家有哪些

歐美女作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1 22:25:19

⑴ 求高手介紹黑人女作家alice walker

艾麗絲·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國家第二次婦女運動之後)美國文壇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在她的小說里生動的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難,歌頌了她們與逆境搏鬥的精神和奮發自立的堅強性格。為了區別於其它女權主義者,她提出了「婦女主義」(Womanism)這一獨特的思想概念。如果說婦女主義是理論,她的長篇小說《紫色》(The Color Purple)便是對這一理論的具體實踐。《紫色》自1982年發表以來,便轟動美國文壇,接連獲得了美國文學作品的三個大獎:普利策獎、全國圖書獎和全國書評家獎。艾麗絲·沃克成為獲得普立策獎的第一個黑人女作家。

艾麗斯·沃克1944年2月9日出生於南方喬治亞州的一個佃農家庭,父母的祖先是奴隸和印度安人,艾麗斯是家裡八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艾麗斯8歲時,在和哥哥們玩「牛仔與印度安人」的游戲時被玩具槍射瞎了右眼。1961年艾麗斯獲獎學金入亞特蘭大的斯帕爾曼大學學習,正趕上美國民權運動的高漲悄知時期,她即投身於這場爭取種族平等的政治運動。1962年,艾麗斯·沃克被邀請到馬丁·路德·金的家裡做客。1963年艾麗斯到華盛頓參加了那次著名的遊行,與萬千黑人一同聆聽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講演。艾麗斯大學畢業前在東非旅行時懷孕,當時流產仍屬非法,她經歷了一段想要自殺的痛苦時期,同時也寫下了一些詩歌。1965年艾麗斯大學畢業後回到了當時是民權運動中心的南方老家繼續參加爭取黑人選舉權的運動。在活動中艾麗斯遇上了猶太人列啟液消文斯爾,倆人克服跨種族婚姻的重重困難結為「革命伴侶」,艾麗斯再一次懷孕,但不幸的是在參加馬丁·路德·金的葬禮時因悲傷而痛失孩子。在列文斯爾的鼓勵下,艾麗斯繼續寫作並先後發表了詩集《一度》(Once,1968)和小說《格蘭奇·科普蘭埋虛的第三次生命》(The Third Life of GrangeCopeland,1970)。1972年艾麗斯到威爾斯利大學任教,開設了「婦女文學」課程,這是美國大學最早開設的女性研究課程。艾麗斯給學生介紹了大量黑人女作家,尤其是在此過程中發掘並整理了黑人女性文學先行者佐拉·尼爾·赫斯頓(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的材料。赫斯頓是30年代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黑人女作家,其代表作為《她們眼望蒼天》(1937),但因其作品中所體現出對黑人生活及傳統的積極、樂觀態度而在抗議文學風靡的時代備受冷落。艾麗斯此時還擔任了《女士》雜志的編輯,但仍堅持寫作。1973年、1976年艾麗斯先後出版了小說集《愛與煩惱》和長篇小說《梅麗迪恩》。在《梅麗迪恩》中,艾麗斯·沃克敘述故事的才能和刻畫復雜人物形象的本領已臻成熟。梅麗迪恩在民權運動中既感到精神解放又孤立無援的矛盾心理也反映出艾麗斯自己對所經歷過的政治浪潮的深刻認識。《梅麗迪恩》的出版受到了文藝界的廣泛注意,梅麗迪恩這個重新站起來的新女性形象尤其受到女權主義者們的高度贊揚。這是艾麗斯·沃克創作的第一階段,與之一起結束的還有艾麗斯和列文斯爾的婚姻。在艾麗斯後來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她早年生活滯留下來的某些痛苦記憶以及她對這一段婚姻的反思。艾麗斯隨後辭去工作開始專職寫作,在舊金山,她遇上《黑人學者》的編輯羅伯特·亞倫,不久即與之共同生活。

1982年是艾麗斯·沃克的事業巔峰期,她發表了小說《紫色》(The Color Purple)。《紫色》1983年一舉拿下代表美國文學最高榮譽的三大獎: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家協會獎。1985年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將其拍成電影,當電影在艾麗斯的家鄉上演時,艾麗斯受到了家鄉人的盛大歡迎。《紫色》從此成為美國大學中黑人文學與婦女文學的必讀作品。《紫色》全書由94封書信構成。主人公西麗亞寫給上帝的信、西麗亞寫給她妹妹內蒂的信(被退回)、內蒂寫給西麗亞的信、西麗亞所愛的女人莎格給西麗亞的信。故事的背景是艾麗斯·沃克所熟悉的美國南方喬治亞鄉村,故事大約發生在二十世紀初。14歲的黑女孩西麗亞被繼父強奸,生下的兩個孩子也被繼父送走,後來西麗亞的媽媽死了,繼父再婚。西麗亞被嫁給一個已有四個孩子的鰥夫X先生,妹妹內蒂被迫逃走,輾轉到非洲。西麗亞受到X先生的百般虐待,但後來在X先生的情人莎格的愛與幫助下,逐漸轉變為一個有獨立個性的人。在藝術手法上,《紫色》採用的是傳統的書信體小說的形式。但艾麗斯·沃克突破了以往書信體的基本構思和創作原則,並不注重細節、真實,而是著力誇張、變形的手法,具有強烈的超現實性和詩意。自七十年代中期之後,美國許多重要的女作家都開始嘗試具有實驗性的對女性自我的建構和解構的小說形式,如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最藍色的眼睛》(1970)、馬麗安娜·赫瑟的《說話的房子》(1975),這些作品的出現,標志著她們對以男性為主的敘述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充分表現婦女生活的特徵)的傳統,以及傳統的女權主義小說的可貴反省與大膽更新。《紫色》在敘事技巧上的獨到之處還體現在艾麗斯·沃克對語言在敘事策略中的作用的充分把握,西麗亞特有的南方鄉村黑人方言(她唯一知道的語言)製造了一種直接的真實效果,但同時又將讀者與敘述者的環境有意拉開了距離——他們是局外人、陌生人,說的是另外的一種語言。通過強調西麗亞與內蒂所使用的不同的語言(內蒂受過教育的、來自外面的遙遠的世界的語言)強調敘述者的轉換,因而內蒂的信的出現也就使西麗亞有了對話的可能,使故事繼續發展下去,而且使西麗亞與上帝的對話順利地轉換到西麗亞與人的直接對話。伴隨著西麗亞的成長,西麗亞的語言和思想也越來越成熟起來。

當然,自《格蘭奇·科普蘭的第三次生命》起,艾麗斯·沃克由於對黑人男人的過激描寫而一直受到非美作家群體的強烈指責。在動盪的60年代後期,伴隨著民權運動,女權運動也空前高漲。1970年米利特的《性的政治》這一女權主義經典作品的問世,激發了一批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作品。女權主義小說在高峰期主要以婦女在傳統的社會結構中的各種見解為「內容」,因而,出現了大量描寫婦女的性生活和受虐待的日常事務小說,其表現比過去更為袒露,更富有同情意味,但手法上並無新穎之處,某些小說只是成功地公開了一般屬隱私的婦女生活的某些方面。在70年代中後期,女權運動開始出現分裂,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排斥一切男性,主張以同性戀來解決婦女問題,但另外一些女權主義者則迅速而清醒地意識到婦女樹立新的自我來改變她們的社會形象與地位的必要性。黑人與女性作家的雙重身份,使艾麗斯·沃克和其他黑人女作家一樣,既要表現一個白人中心社會中的黑人意識,又要表現一個男性中心社會中女性意識的覺醒。艾麗斯·沃克的可貴之處在於她在處理黑人男女之間的矛盾沖突時,深刻地剖析了他們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狀態,塑造出的黑人形象既有普遍共性又富有獨特個性,並從不把黑人理想化,而是站在一種超越種族的高度。她描寫的黑人男人充滿在白人社會的價值標准與理想幻滅的扭曲下失去理性、絕望、痛苦的個性,而他們的絕望與憤怒往往會轉化為對婦女的殘酷粗暴。艾麗斯·沃克鼓勵女性通過爭取自由平等的斗爭和尋求真正的自我而獲得獨立和充分的人性。或許《紫色》可能讓女性更能認同之處也在於它所表達出來的、女性特有的與「上帝」(上帝其實是一個不確定也無須確定的對象)對話的願望,尤其是在發現與男性的對話的不可能實現之後(由於男女在感受上的差異)。

艾麗斯·沃克1983年曾隨美國女作家代表團來華。除《紫色》及一兩個短篇外,艾麗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國譯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說是《在我父親微笑的光芒下》(1998),該小說採用了多重的敘事角度,講述了性與精神、父親與女兒的關系,尤其剖析了幾代人的不同觀念。評論界的反應不是很熱烈,可見艾麗斯·沃克還沒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還是別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來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還在讀。可見《紫色》還在紅著。

《紫色》下載:http://www.namipan.com/d/

⑵ 外國文學名著中有哪些著名女性角色比如

《戰爭與和平》里的瑪麗婭·保爾康斯基,《巴黎聖母院》里的埃斯梅拉達,《呼嘯山莊》里的卡瑟琳·歐肖,《大衛·科波菲爾》里的艾妮斯,《紅與黑》里的瑪特爾。

1、瑪麗婭·保爾康斯基

瑪麗婭·保爾康斯基,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中的重要人物,作者塑造了瑪麗婭充滿愛的形象。

在她的內心,被強烈的愛包圍著,唯有相信上帝的人,心中才能對愛的本質有真切的體會。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就像自己愛上帝一樣來愛別人。

老保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瑪麗婭是整篇小說中宗教性性格最為突出的人物。她有兩大癖好:一個是侄兒尼古拉,另一個就是宗教信仰。她並不漂亮,甚至還有些醜陋。

每天都會在神像面前祈禱,並且經常接待那些雲游四方的教徒,願意去傾聽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的心得。她熱愛自己的家庭,親人甚至陌生人,甘願為他們犧牲自己的幸福。

2、埃斯梅拉達

埃斯梅拉達,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重要人物,埃斯梅拉達是雨果筆下集真、善、美於一體的完美的藝術形象。

她在小時候被吉普寨人從妓女母親的呵護下偷走,流浪街頭以賣藝為生,雖然飽嘗人世的艱辛與苦難,但是卻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純真、樂於助人的心。

埃斯梅拉達美麗善良,當乞丐國王要絞死格蘭瓜爾時,她承諾要與格蘭瓜爾結婚救下了他的命;當卡西莫多接受刑法口渴難耐時,只有她站出來以德報怨為他送水。

她又是勇敢執著的,當克洛德威脅她,只要接受他的愛就能夠獲得自由時,她斬釘截鐵地拒絕了;當菲比斯不顧她的安危死活時,卻依然痴心執著的愛著他。

作者在埃斯梅拉達的身上寄託了理想和希望,但是宗教貴族和黑暗勢力是不可能允許美好事物的存在的。

3、卡瑟琳·歐肖

卡瑟琳·歐肖,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嘯山莊》中的重要人物,卡瑟琳·歐肖是一個復雜的人物。她時而友愛,時而狂暴,時而溫柔,時而激動,時而深情款款,時而任性率性。

她叫父親深感絕望,因為不能理解她,他便說沒法愛她。她的哥哥亨德萊覺得他被希斯克利夫剝奪得一無所有,卡瑟琳卻在這個黑小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狂野本性的反映。

她與他一起在荒野上玩耍,那裡是他們的天然棲息之地,他們迷戀著鄉間景色的粗獷美。但是卡瑟琳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她發覺自己無法抗拒畫眉田莊的優雅生活的吸引,經過山莊的暴風雨後那座可愛的清新的老宅是那樣的安詳。

就這樣,她被引得背棄了自己心知肚明的真正本性——這種本性與希斯克利夫是一體的——只為那塵世的浮華的緣故。

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社會地位比她低,所以她決定嫁給埃德加,正是這個決定促成了小說的悲劇。在第十五章她與希斯克利夫重聚的動人場面中,她承認了這個事實。

4、艾妮斯

艾妮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女主人公,艾妮斯無論從容貌、品德、學識、思想,她幾乎都無可挑剔。

她美麗端莊,大方得體,溫柔善良,恬靜穩重,體貼周到,有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性格和意志,寬容博愛的心腸,她是大衛的精神依託,美麗天使,任何人都會為有這樣一個知心朋友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艾妮斯從小就是父親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於對父親的愛,她過早的成熟,並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為了父親她不得不討好希普這個卑鄙小人,但是她是決不會屈服於希普的,不會讓希普的險惡目的得逞的。

艾妮斯雖然沒有過多和斯蒂福接觸,但卻能從一件件小事中判斷出他在大衛身邊的危險,她的洞察力是敏銳的,與大衛對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

艾妮斯對大衛的愛是深沉的長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愛著大衛,只不過大衛反映遲鈍,而且對愛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強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間沒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

斯特朗太太的這句話在大衛心中掀起了波瀾。在朵拉死後,在經歷了許多的困難之後,在海外歷練數年之後,大衛終於明白了他對艾妮斯的愛,他們結婚了。無論在事業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衛理想的伴侶。

5、瑪特爾

瑪特爾,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紅與黑》中的重要角色,瑪特爾小姐有著高貴的社會地位,性格上單純、熱烈、反叛。瑪特爾對生活的追求更多地表現出執著和義無返顧。

她的壓力不是來自已的偷情,而是社會地位的懸殊。盡管於連出身低微,但她喜歡於連的傲慢,平民青年的才幹、機敏、野心,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不可抑制的丹東精神,搗毀了瑪特爾小姐的傲慢心理。

瑪特爾小姐久困於上流社會,名和利對她已沒有吸引力,於連的出現使她感到欣喜,她希望得到的是暢飲生活暢飲愛情。因此在她身上沒有有意的阿訣奉承,違心的溜須拍馬,在愛情追求過程中沒有恐懼和擔心,有的是興奮、熱情、快樂。

瑪特爾對生活愛情的追求和渴望是一個人人性的正常要求,無論是父母的反對還是教會的檢舉揭發信,都不能改變她的執著。

甚至願意拋棄自己的貴族地位、金錢,與於連私奔。瑪特爾以其特有的固執、傲慢堅持自己的追求。

⑶ 推薦一些當代外國寫言情小說的作家

《濃情巧克力》喬安娜.哈里斯,有電影版的。
《愛瑪》《傲慢與偏見》簡·奧斯丁著作的都很經典,都是講愛情的。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作者保羅·柯艾略,以宗教為主,講述女主十幾年的愛情。
《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 青春的愛戀,綠蒂維特。
《貴族之家》屠格涅夫,麗莎和拉夫列茨基最終沒有在一起。
《蘇格蘭公爵》安妮塔·藍伯,這作者寫的其他書也很好看。
《遠離塵囂》哈代 英國鄉村田野。
外國小說結局總是悲的。

⑷ 外國女作家都有那些

是海倫凱勒! ~她是一個聾盲啞 ,最著名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海倫凱勒延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塔斯比亞城。她天生聰明伶俐,出生不到六個月,便能清楚地說出「tea」(茶)、「water」(水)等幾個單字,對周遭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銳。

剛滿周歲那年,一天傍晚,母親趁太陽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熱水為海倫凱勒擦洗身子。可是,當母親自浴盆把海倫凱勒抱了起來,放在膝蓋上,正想拿條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時候,海倫凱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搖晃不定的樹影給吸引了過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動也不動一下,而且還忍不住伸長小手撲了過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當時,母親雖然已經注意到海倫凱勒的眼蔽拍源神,但是看在母親的眼裡,樹影不過是平常又自然的現象,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所以,她萬萬沒有想到海倫凱勒會使出這麼原勁兒往前傾,結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讓海倫凱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個不停。母親知道女兒受了驚嚇,飛快地將海倫凱勒摟進懷里,連哄帶騙了好一陣子,海倫凱勒才安靜了下來。

事隔不久,母親一個人靜靜回想這件事情發生的經過,她發現海倫凱勒的觀察力似乎特別靈敏。通常一個周歲大

的嬰兒,應該是懵懵懂懂的,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企圖深入了解的傾向,可是海賀頃倫凱勒卻別有細膩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體去感受變化的奇妙。當然,跟大人比起來,海倫凱勒的表現並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嬰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為人父母的,能幸運地生下一個天賦優異的小孩,當然是得意洋洋羅!每逢親朋好友到家裡做客,不談起女兒也就罷了,一旦話題轉到海倫凱勒身上,母親心滿意足的喜悅,就會自然而然地從言談中流露了出來。

但是這份喜悅到底能持續多久呢?當父母親正興高鳥烈暢談海倫凱勒美好未來的當兒,海倫凱勒卻莫名其妙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不但奪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倫凱勒變成一個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小女孩。

可憐的海倫凱勒,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沒有光線,宏態沒有聲音的世界呢?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通常教育一個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經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更何況海倫凱勒又瞎又聾!也許,父母親他們可以猜測、也可以想像海倫凱勒的心情,但是他們絕對無法體會,就如同海倫凱勒無法體會正常人的生活一樣,他們真的無從體會。

起先,父母親採用實驗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雖然他們失敗過無數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領,他們除了被動地猜想海倫凱勒的比手畫腳,有時也教導海倫凱勒憑藉肢體動作,表達喜怒哀樂。

另外,海倫凱勒也學習運用觸覺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這樣一點一的累積,四、五年以後,大凡孩子們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倫凱勒都能以觸摸的方式領略。只是父母親不是殘障教育的專家,所以海倫凱勒學到的肢體語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難說了。

向來關心女兒的父母親,也一直掛心這個問題,尤其他們想到自己終有年老體衰的一天,到時候要是海倫凱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溝通,那海倫凱勒往後的遭遇,將是非常悲慘的。於是,在海倫凱勒七歲那年,他們從外地請來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蘇利文老師。

蘇利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蘇利文老師那裡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水」這個字,海倫凱勒不知怎麼搞的,總是沒法子記下來。老師知道海倫凱勒的困難處在哪兒,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接著,蘇利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

不過,蘇利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蘇利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的過生活。
·······························

說行天下
都說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⑸ 歐美文學史上第一位寫長篇小說的女作家

——1813年,英國女作家簡·奧斯神行汀,出版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
——1818年,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創作備拍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
——1847年,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仿瞎羨朗特,出版長篇小說《簡·愛》。
——1868年,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長篇小說《小婦人》。
***********************************************************************
此外,
1001年至1008年間,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創作長篇小說《源氏物語》。
1678年,法國女作家拉法耶特夫人,創作中篇小說《克萊芙王妃》。
十七世紀,英國女作家阿芙拉·貝恩,創作的《奧魯諾可》被稱為英國第一部小說。
英國女作家德拉瑞維爾·曼蕾的《瑞維拉歷險記》,開創女性自傳體小說先河。

⑹ 找一個當代知名外國女作家,得過大獎,很出名,文學造詣很高,年紀挺大的,符合條件的都行,資料詳細點

《荊棘鳥》作者:考琳·麥卡洛
考琳·麥卡洛是澳大利亞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她於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惠林頓一個牧業工人家庭,十二歲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過著游牧生活。考琳·麥卡洛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藝術才能,她從五歲起就寫詩歌,講故事,學畫畫。但是經濟大蕭條給這個勞動家庭帶來的巨大打擊使她很早就意識到,文學藝術很難給一家人帶來溫飽,而她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天賦和興趣促使她走上與文學創作全然不同的道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考琳·麥卡洛開始在悉尼大學攻讀神經生理學,畢業後,在悉尼皇家北岸醫院創建了神經生理學部。五年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她到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健康學院從事研究工作。此後移居美國,在耶魯醫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長達十年,成為頗具影響的神經生理學家。她至今仍為威爾士王子醫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澳大利亞老年醫學基金會資助人、悉尼皇家北岸醫院神經生理學部名譽顧問,同時為促進第三世界神經生理學研究,特別是培養該學科女醫生,她協助美國耶魯醫學院創建了神團粗經生理學系。她和著名醫學家羅登·卡特勒爵士同登澳大利亞一百名傑出人物榜。 然而,真正使考琳·麥卡洛享譽世界的是她兒時即已顯露的文學才華。一九七二年,她利用業余時間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提姆》(Tim)。這部書一九七四年在美國出版之後,很快被拍成電影,不但為考琳·麥卡洛帶來不菲的經濟收益,而且使她一夜之間成為西方文壇耀眼的明星。對於考琳·麥卡洛,這僅僅是她在文學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一九七七年,她調動自己的全部生活積累,創作出版了嘔心瀝血之作《 荊棘鳥》(The Thorn Birds)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不但拍成電影廣為流傳,而且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塵物地出版,成為當代世界最暢銷的小說之一,僅平裝本版稅所得就高達一百九十萬美元,創當時美國出版界版稅收入之最。 《荊棘鳥》讓考琳·麥卡洛名利雙收的同時,也打破了她從小就喜歡的平靜與安寧。幾經周折,她最終隻身一人離開「騷動與喧嘩的美國」,回到闊別已久的澳大利亞,並且於一九八零年一月定居諾福克島。諾福克島是太平洋深處一座長五英里、寬三英里的小島,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尚有一千英里之遙,是一塊獨立的領地。考琳·麥卡洛在這座小島舉目無親,甚至連一個熟人也沒有。經歷了最初六個月的孤寂與煩躁之後,她發現這里正是她理想的天堂。她的創作熱情在這座恬靜美麗的小島一發而不可收。二十多年來,又創作出版了十部長篇小說、一部傳記。其中《羅馬主人》(Roman Master)系列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反響,她因此被看作歷史學家。一九九四年,考琳·麥卡洛被授予澳大利亞麥誇里大學榮譽博士,一九九七年成為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政治科學系國際項目中心監事會成員。 父母親的不幸婚姻給考琳·麥卡洛的心靈留下難以平復的創傷,她決心終身不嫁,甚至拒絕任何男性朋友。然而,諾福克島不但給了她一個逃避繁華世界的庇護所,還給了她一個可以託付餘生的丈夫和幸福的家。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三日,星期五(一個吉祥的日子),四十七歲的考琳·麥卡洛和畫家裡克·伊恩-魯賓遜結為連理。里克·伊恩-魯賓遜是諾福克島當地人,是諾福克島的開拓者——流放犯理查德·摩根和澳大利亞歷史上著名的「邦提號」叛亂者首領弗萊切爾·克里斯汀的第四代玄(外)孫。正是他和他的家族觸發了考琳·麥卡洛的創作靈感,並且幫助她完成了描寫澳大利亞開拓史的鴻篇巨制——《摩根的旅程》(Morgan』s Run)。 然而,近年來最為轟動的還是她於二○○三年出版的《呼喚》(The Touch)。這本書在西方文壇被譽為「作者繼《荊棘鳥》之後最成功的家世小說和愛情傳奇」。小說的主人公亞歷山大是個備受欺凌而又聰明絕頂的蘇格蘭私生子。他十五歲被迫離家出走,先是在格拉斯哥學習鍋爐製造,幾經周折後到美國淘金,憑著吃苦耐勞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大發其財。之後,遠涉重洋來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在崇山峻嶺深處找到了世所罕見、品位極高的金礦。為開發這座金山,他和不滿晚清政壇腐敗、流落海外的中國人孫楚結成牢固的同盟,共同創立「天啟公司」,並且建起十九世紀末澳大利亞城市功能堪稱一流的「模範城」——金羅斯。孫楚和旅館老闆娘、聰明美麗的茹貝·康斯特萬曾經有過一段戀情,生下兒子李。塌兄鎮三十多歲即富甲一方的「金山之王」亞歷山大孑然一身,和茹貝一見鍾情,並且把九歲的李視為義子。但是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之下,他並沒有娶深愛他的茹貝為妻,而是懷著仇恨和報復之心,從蘇格蘭老家「進口」了年僅十六歲的「堂妹」伊麗莎白·德拉蒙德。伊麗莎白美麗、善良,不諳世事,是嗜錢如命的父親、詭計多端的神父「高壓政策」下的犧牲品。她在基督教長老會教義築起的圍牆中苦苦掙扎,仍難以逃脫這座精神的樊籠。成為亞歷山大的妻子之後,雖然錦衣玉食、珠寶纏身,但是毫無愛情可言,只能在奢華中痛苦地盡妻子的義務,為一心想有個兒子繼承家業的丈夫先後生下兩個女兒。大女兒內爾像父親一樣聰明絕頂,二女兒安娜卻因為難產,嚴重智障,成了白痴。伊麗莎白懷孕期間伴有驚厥,分娩時病情更重,醫生宣布她再生孩子即有生命危險。亞歷山大靠伊麗莎白「接續香火」的希望終成泡影,伊麗莎白則因為不必再盡「妻子的義務」獲得「解放」。亞歷山大婚後一直和茹貝保持情人關系,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寂寞無助的伊麗莎白把本該是「情敵」的茹貝視為最好的朋友。兩個人情同手足,和亞歷山大一起過著一種畸形的生活。為了使李不受母親卑微出身的影響,日後飛黃騰達,亞歷山大和茹貝不惜重金把他送到英國倫敦,以中國王子的身份在專為外國人開設的貴族學校讀書。李成績優異,劍橋大學畢業後,又在愛丁堡大學獲工程技術博士學位。生子無望的亞歷山大把具有中國血統、才華橫溢、品質高尚的李視同己出,一心想讓女兒內爾長大後與他成婚,繼承家業。然而,事與願違,事業上百戰百勝的亞歷山大,家庭生活中卻屢戰屢敗。李在異國他鄉求學八年,第一次回家,就深深愛上從未謀面、比他年長六歲的伊麗莎白。而雖然生過兩個孩子卻「情竇未開」的伊麗莎白,也在目光與李相遇的一剎,心旌盪漾,春潮澎湃,發現愛的歸宿。但是,嚴酷的現實不允許他們相愛,一對戀人都把熾熱的愛藏在心頭,在無望與痛苦中掙扎,在心靈深處呼喚夢中情人。為了不辜負待己如父的亞歷山大,李隱忍著撕心裂肺的痛苦,浪跡天涯,在歐亞大陸度過十年,並且創建了伊朗有史以來第一個油田——孔雀油田。伊麗莎白在此期間卻經歷了痴呆愛女安娜被人誘奸,懷孕生產,忠心耿耿的中國女僕玉為安娜報仇,被殖民地當局絞死的種種人生磨難,而她與亞歷山大的關系也日漸疏遠,幾近路人。由於「天啟公司」無人接班,年事漸高的亞歷山大終於找回李,委以重任,主管全局。歷經歐亞大陸風雨滄桑、商海政壇風雲變幻的李和飽受磨難、心如死灰、年近四十的伊麗莎白,都以為十六年前的愛情之火早已熄滅,可以各行其是,以禮相待,然而,流逝的歲月把愛的真金磨得更亮,壓抑了十六年的心靈呼喚終於在埋葬安娜那個雷電交加的夜晚,伴著血淚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劃破烏雲翻滾的萬里蒼穹,向整個世界宣示了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對義父亞歷山大的背叛折磨著一向胸襟坦盪、光明磊落的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終於向亞歷山大坦白了自己的不忠。亞歷山大雖然有種種思想的局限與性格的弱點,但他畢竟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面對這道無法解決的難題,回顧命運多舛而又光輝燦爛的一生,盤點五十七年的功過是非、榮辱得失,為了深愛的茹貝、李和伊麗莎白,為了金羅斯家族的榮譽,他以大無畏的精神做出石破天驚之舉—— 一手製造了一場爆炸「事故」,葬身於他發跡的一號坑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平一條幸福之路。風雨過後,山川依舊,只有金羅斯廣場矗立起一座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那是亞歷山大,他的靈魂和精神時時刻刻陪伴著愛他、他也愛的人們。 她曾從事過多種工作——旅遊業、圖書館、教書;後來終於成了一名神經病理學家,曾就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她的第一部小說是《蒂姆》,而《荊棘鳥》(The Thorn Birds)則構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調查工作,方始動筆。此書一發表,作者便一舉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藝的人,喜歡攝影、音樂、繪畫、服裝裁剪等。她現定居於美國。

⑺ 外國有哪些傑出女性

1.薩福
柏拉圖眼中的「第十位繆斯」
2.托米麗斯女王
改變西亞歷史進程的一代女帝
3.克里奧帕特拉七世
「埃及艷後」
4.希帕蒂婭
殉身真理的首位女數學家
5.推古天皇
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
6.紫式部
《源氏物語》的作者和日本10個世紀的驕傲
7.瑪格麗特一世
北歐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王
8.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專職的女性作家
9.貞德
法國的民族英雄和傳奇式的聖徒
10.伊莎貝拉一世
統一西班牙王國的傑出女王
11.伊麗莎白一世
締造大英帝國輝煌時代的「童貞女王」
12.瑪麗·斯圖亞特
為愛瘋狂的斷頭女王
13.恩戈拉·恩津加·姆班迪
抗擊葡萄牙殖民侵略的安哥拉女王
14.瑪麗婭·特蕾莎
三頂王冠加冕的奧地利女皇
15.葉卡捷琳娜二世
鐵腕和風流齊名的俄國女皇
16.瑪麗·沃爾斯通克羅夫特
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人
17.斯塔爾夫人
18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
18.簡·奧斯汀
堪與莎士比亞媲美的英國女作家
19.索粟納·特魯斯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廢奴主義者和女權運動領袖
20.比切·斯陀夫人
「寫了一本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21.燕妮·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身後的偉大女人和親密戰友
22.喬治·艾略特
一生就是一部精彩小說的英國作家
23.維多利亞女王
「日不落帝國」的君主
24.哈莉特·塔布曼
美國傑出的廢奴主義運動家
25.佛羅倫薩·南丁格爾
人類護理事業的先驅
26.蘇珊·B·安東尼
19世紀美國女權運動的先驅
27.伊麗莎白·布萊克威爾
女子醫學事業的先驅
28.瑪麗·哈里絲·瓊斯
美國工會組織運動的開路先鋒
29.茜茜公主
奧地利皇後和匈牙利女王
30.貝爾塔·馮·蘇特納
奧地利小說家和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
31.莎拉·伯恩哈特
傾倒巴黎的「女神莎拉」
32.克萊拉·蔡特金
「國際婦女運動之母」
33.卡麗·查普·卡特
國際婦女參政聯盟的創立者
34.勞拉·簡·亞當斯
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獲諾貝爾獎的女性
35.瑪麗·居里
舉世知名的女科學家
36.艾麗斯·漢密爾頓
工人和貧民的白衣天使
37.愛瑪·戈爾德曼
早期無政府主義運動的重要領袖
38.羅莎·盧森堡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家
39.瑪麗亞·蒙台梭利
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專家
40.弗洛倫斯·里納·薩賓
榮獲無數「第一」的醫學家
41.亞·米·柯倫泰
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
42.格特魯德·斯泰因
法國現代文學的首席沙龍女主人
43.莉澤·邁特納
開創人類原子能時代的女科學家
44.海倫·凱勒
黑暗中的光明天使
45.弗吉尼亞·伍爾夫
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
46.可可·夏奈爾
20世紀最具經典傳奇的時尚大師
47.瑪格麗特·桑格
節育運動的國際領袖
48.埃莉諾·羅斯福
「世界第一夫人」
49.卡夫列拉·米斯特拉爾
拉丁美洲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50.艾格尼絲·史沫特萊
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的革命戰友
51.多蘿西亞·蘭格
美國紀實攝影家
52.果爾達·梅厄
以色列「立國之母」
53.瑪格麗特·米德
美國現代「人類學之母」
54.阿爾麗·米達爾
一生致力於世界和平事業的國際裁軍領袖
55.葛麗泰·嘉寶
一代影後、默片之王
56.漢娜·阿倫特
西方當代重要的政治理論家
57.凱瑟琳·赫本
高貴不朽的電影女神
58.雷切爾·卡森
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起人
59.西蒙娜·德·波伏娃
法國女權運動創始人
60.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晶體王國之花
61.特里莎修女
堪比歷史聖人的當世聖者
62.羅莎·帕克斯
一次拒絕改變了歷史的女裁縫
63.班達拉奈克夫人
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理
64.凱瑟琳·格雷厄姆
美國傳媒介的頭面人物
65.英迪拉·甘地
「印度鐵娘子」
66.娃·貝隆
阿根廷的精神領袖和「國母」
67.海倫·托馬斯
美國新聞界的「第一夫人」
68.貝蒂·弗里丹
激活美國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浪潮的偉大女性
69.卓婭
感動幾代人的「蘇聯英雄」
70.撒切爾夫人
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71.瑪麗蓮·夢露
西方世界公認的「性感女神」
72.伊麗莎白二世
深受英國人民愛戴的女王
73.秀蘭·鄧波兒
美國的「大眾小情人」
74.瑪雅·安吉洛
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黑人女性
75.奧黛麗·赫本
「銀壇女神」和「愛心天使」
76.奧麗亞娜·法拉奇
「國際政治采訪之母」
77.托妮·莫里森
美國非洲文學的重要作者
78.格洛麗·斯泰納姆
美國女權運動的偶像型人物
79.簡·古多爾
「猩猩世界的保護人」
80.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
人類歷史上首位女宇航員
81.瑪格麗特二世
專職女王和業余藝術家
82.旺加里·馬塔伊
和平的綠色使者
83.梅里德·科里根
首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普通婦女
84.昂出素季
「無權者力量」的傑出代表
85.蒙蓋拉夫人
非洲的「北京媽媽」
86.格洛麗亞·阿羅約
才貌雙全的菲律賓總統
87.希爾琳·艾芭迪
伊朗著名的律師和人權活動家
88.希拉里·柯林頓
為政治而生的女人
89.埃絲特·戴森
電腦業「第一夫人」
90.珍妮·希普利
紐西蘭的第一位女總理
91.貝·布托
經歷非凡的「東方之女」
92.奧普拉·溫弗瑞
美國人的「心靈女王」
93.卡莉·費奧瑞納
世界第一位女CEO
94.康多莉扎·賴斯
小布希總統的「秘密武器」
95.英德拉·諾伊
百事公司的首位女掌門
96.索尼亞·甘地
印度甘地家族的媳婦和領袖
97.梅格·惠特曼
最有權力的商界女性
98.尤利婭·季莫申科
烏克蘭的美女總理
99.黛安娜·斯賓賽
永遠的英格蘭玫瑰
100.梅琳達·法蘭奇
世界上最大的女慈善家

⑻ 請介紹幾位20世紀的外國女作家

薇拉·凱瑟W.(Willa Cather l873-1947)美國女作家。
出生在弗吉尼亞州,幼時隨父母遷居到中西部的內布拉斯加州。內布拉斯加大學畢業後曾任中學教員、記者和雜志編輯。特別著名的有長篇小說《啊,拓荒者!》《我的安東尼亞》《一個迷途的女人》《教授的房子》《死神來迎接大主教》《莎菲拉和女奴》

安妮·泰勒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為基地的南方女作家,多年來以其描寫小城生活的作品享譽美國文壇。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倘若清晨會到來》(1965)、《開發條的鑰匙》(1973 )、《摩根之死》(1980)

托妮·莫里森 美國黑人女小說家。生於俄亥俄州洛雷恩。
霍華德大學畢業。20世紀60年代末登上文壇,其作品情感熾熱,簡短而富有詩意,並虛盯以對美國黑譽基人生活的敏銳觀察聞名。主要作品有《最藍的眼睛》
(1970)、《蘇拉差虛和》(1974)、《所羅門之歌》(1977)和《黑嬰》(1981)等。她所主編的《黑人之書》(The Black
Book),記敘了美國黑人300年歷史,被稱為「美國黑人史的網路全書」。1989年起出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授文學創作。主要成就在於長篇小說方
面。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⑼ 外國著名作家名字,不少於五十個

1、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代表作:《海軍戰略論》,又稱《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年——1783年》。提出想在世界事務中起重要作用一定要控制海權,「海權是統治世界的決定因素」。要控制海權,需具備六個方面的條件:地理位置、自然環境、領土、人口、民族素質和政府機制。

閱讀全文

與歐美女作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猜美女喜歡什麼樣的類型 瀏覽:129
餓了么買葯健康包是什麼 瀏覽:827
濟南市企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468
金錢名譽事業哪個更重要怎麼回答 瀏覽:375
美女怎麼穿jk 瀏覽:520
女人二次婚姻怎麼辦 瀏覽:740
經濟學利潤什麼意思 瀏覽:112
怎麼發給女生一個小故事 瀏覽:845
四川經濟為什麼那麼高 瀏覽:131
古代家庭故事有哪些 瀏覽:613
怎麼做公益事業捐款 瀏覽:340
美女家裡什麼都沒有就有錢 瀏覽:366
醫葯健康產品包括哪些 瀏覽:903
幸福里到昊元大酒店怎麼坐車 瀏覽:279
97年女牛今年事業運勢如何 瀏覽:114
蘋果如何恢復電池健康度 瀏覽:517
贖罪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瀏覽:444
大仙後期經濟溢出怎麼辦 瀏覽:858
失樂者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553
幸福樹發黑掉葉子是怎麼回事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