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郎新娘 > 美女帶考察隊考察什麼礦

美女帶考察隊考察什麼礦

發布時間:2023-02-06 10:18:15

① 新疆的「樓蘭美女」真的美嗎

樓蘭,在世界上如同謎一般的存在。提起樓蘭,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便是「樓蘭美女」。據相關資料記載,新疆考古隊曾在羅布泊北端、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出口處發現了一處早期樓蘭人的墓葬,並發掘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距今已有3800年左右的古樓蘭人干屍,就是家喻戶曉的「樓蘭美女」,這具古屍是迄今我國出土的最古老的干屍。

出土後的樓蘭美女干屍外形保存完好,頭發細密、呈棕黃色,臉面削瘦,高鼻樑、眼睛深凹、眼睫毛清晰可見,皮膚呈古銅色,毛發、皮膚、指甲完好如初。她的出土曾一度引起了諸多考古學家、學者們的興趣。

我個人認為,「樓蘭美女」是真的美,而且很符合現在大眾審美標准,也是當下不少女孩所痴迷的——瓜子臉、高鼻樑、眼睛大而深邃,略帶些許異域風情。

資料顯示,古樓蘭一年四季都是風,陽光輻射強烈。那麼,樓蘭姑娘是如何保養的呢?原來,曾在樓蘭古城東南意外發現了兩處類似現代的酒窯池,說明當時已有了釀造葡萄酒的雛形。據史料記載,樓蘭的姑娘皮膚之所以好,是與常飲葡萄酒有著很大的關系。

後經科學鑒定:葡萄酒中所含的糖、蛋白質、有機酸、微量元素、無機鹽、果酸以及各種醇美維生素等天然成分能減低膽固醇和血脂的含量,從而預防和改善動脈硬化。而酒中含有的尼克酸也能保護皮膚和神經的 健康 ,不僅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還可以治療貧血,降低心臟病發病率。

新疆的「樓蘭美女」目前躺在 新疆博物館 里(烏魯木齊西北路)。我的大學就在隔壁,所以去看過好幾次,跟大家細細說說。

「樓蘭美女」可是鎮館之寶

新疆博物館最出名的就是躺在二樓的「樓蘭美女」!先放一張圖。

這是沙漠中挖出的一具真正的干屍(據說已有4000年 歷史 ),我親眼看過3次,真的是「栩栩如生」,不管是身上的粗製衣服,還是一些毛發,甚至是睫毛、指甲都看的到,總之很精緻。而且,每次去都能碰到許多老外,俄羅斯的、日本的,雖然聽不懂他們嘰里咕嚕說什麼,但依然能感覺到他們對西域文化的贊嘆!

樓蘭美女美不美?當然美了!

「樓蘭美女」的身高大概在1.5米,屬於小巧型的,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放到現代絕對是美女 ,不信大家看看用科學技術還原的容貌圖。

另外,如果你是「胡八一、雪梨楊」的粉絲,一定要來新疆博物館轉轉!這里可以看到神秘的西域文化!精絕文化!

多年前看過樓蘭美女的圖片。高鼻深眼,下巴尖翹,典型的白種人特徵。神態安詳,並因乾燥的氣候保存十分完好,看起來是很美麗的。

這具距今有3800年 歷史 的古屍被發現時,體膚指甲完好,有著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褐色的披肩長發,裹著毛織的毯子,還穿有翻毛靴子,頭戴氈帽,並插有雁翎。服飾風格也十分簡潔硬朗。

樓蘭本身就是一個迷一樣的存在,這具沒有什麼記載的且又早於樓蘭1800多年的美女古屍,顯得更加美麗又神秘了。後經顱像復原技術還原後,此女子瓜子臉,小尖鼻子,鼻樑高挺,杏核眼,柳葉彎眉,微翹的嘴角,表情更加深邃迷人。


當然是真的。這是我現拍的。自己看

樓蘭地處我國西部,鄰近羅布泊,是沙海與水域相連的秘境。同時,樓蘭地處中亞腹地,是歷上著名的西域古國,是很多人心目中連接中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中最美的一站。

樓蘭美女有多美,我們都沒見過,但都想過,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樓蘭美女美呢?我想,來源於以下認知。

第一,文藝作品,包括詩歌、影視,如「不破樓蘭終不還」等,西域古國眾多,為何偏是樓蘭,除了樓蘭本身名氣較大外,也沾了名字好聽的光,美國、米國,自然不一樣,樓蘭的名字好聽,而且像一位姑娘。

第二,應該確實好看,樓蘭人應為白人,應該皮膚白晰、高鼻深目,形象艷麗,充滿異域風情。

第三,小河公主的影響,小河公主是古樓蘭出土的,雖然她並不一定是樓蘭人,但也強化了人們對樓蘭地區女性的認識。

想有那麼一天,天高雲淡,湖水蔚藍,胡楊金黃,沙河無邊,一個美麗的樓蘭姑娘,明眸妍人,曼舞翩翩……


樓蘭美女美不美 ?看見(烏克蘭或者新疆)長長的腿 、大眼睛高鼻樑,皮膚特別好看 。 穿什麼衣服量身打造,豐滿 .臀部往上翹 ,生了小孩就會胖,青春就這樣沒了。

南方小女孩大多數 1m5左右 小巧玲瓏天真活潑 ,撒嬌特別可愛 ,動不動東邊晴西邊雨 轉身笑嘻嘻 、生了孩子少婦身材好有韻味、比初戀還喜歡打扮,回眸一笑、隱藏著多少勾魂的曲調,好風翹。









新疆博物館最出名的就是躺在二樓的「樓蘭美女」了!可以說是世界級的珍寶

這是沙漠中挖出的一具真正的干屍,據說已有4000年 歷史 。

我親眼看過3次,真的是「栩栩如生」,不管是身上的粗製衣服,還是一些毛發,甚至是睫毛、指甲都看的到,總之很精緻,與活人一模一樣。

每次去博物館都能碰到許多老外,俄羅斯的、日本的,雖然聽不懂他們嘰里咕嚕說什麼,但依然能感覺到他們對西域文化的贊嘆!

樓蘭美女美不美?當然美了!

「樓蘭美女」的身高大概在1.5米,屬於小巧型的,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放到現代絕對是美女,不信大家看看用科學技術還原的容貌圖。


另外,如果你是「胡八一、雪梨楊」的粉絲,一定要來新疆博物館轉轉!這里可以看到神秘的西域文化!精絕文化!

房車旅行五年走遍中國,尋找全國各地農產品,海波在路上999天……2018年3月在蘇州出發,以走過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河北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新疆,青海省,甘肅省,寧夏,陝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西藏、雲南、兩輛房車加起來接近十萬公里。有夢想旅行的人不要等立刻出發,去證明這世界你真滴來過……

新疆的樓蘭美女真的美嗎?

新疆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走遍新疆就像走半個地球,北疆有歐洲的自然景觀,中間有常年積雪的天天山脈,南疆有一望無際的沙漠,高度到雲彩的昆侖山………走了全國各地自然知道一個道理,山美水美人更美。南疆喀什古代稱(西域)女孩 漂亮。靠近天山山脈的庫爾勒烤饢好吃,小伙真是帥哥一枚,美女更漂亮啊………這兩個地方都是距離樓蘭古城很近,也是古代的絲綢之路,可以推斷古代樓蘭美女確實美

千年古屍「樓蘭美女」復原照,美得讓人窒息,真想穿越時空一睹樓蘭美女的芳容!

關於樓蘭古國,古往今來有著無數美麗而神奇的傳說,這個有著悠久 歷史 的國家讓許多人心生好奇,在《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公元前2世紀之前,樓蘭就是西域的「城廓之國」。樓蘭古國位於新疆羅布泊西部,佔地面積大約12萬平方公里,屬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王國的范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根據當時的地理位置可以發現,樓蘭處於通往西域三十六國的要沖,曾經商旅雲集,熱鬧非凡,還有著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寶塔。樓蘭古國在公元前176年建國,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了。

樓蘭出美女,每一個都出落得如天仙般,引得當時西域王公貴族紛紛想娶其為妻,這一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土的樓蘭女干屍上得到了印證。

1980年,考古專家在羅布泊北鐵板河挖掘出一具女干屍。當專家打開墓室的一瞬間,簡直有些不可思議,幾千年過去了,屍體依然能保存這么完整。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台中,宛若睡著的樣子,黃棕色的頭發,卷壓在尖頂氈帽中,大眼睛高鼻樑尖下巴。


經過考古專家的研究發現,她距今已有約3800年的 歷史 了,去世時才45歲左右,身高1.55米,而且是在神秘的樓蘭古城附近被發現的,所以被世人稱為「 樓蘭美女」。

精緻的五官,棕色的頭發,深邃的眼神充滿著憂郁,連網友看了都連連稱贊,如此驚艷樓蘭美女太讓人心動了,恨不得想穿越時空去親眼看一看樓蘭古國的繁華,睹一睹樓蘭美女的芳容。

中國地大物博,擁有960萬平方公里,有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海南,有一年四季的都是冬天的珠穆朗瑪,有著豪爽的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也有著溫婉的南方姑娘,擁有一副我見猶憐的面貌,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出現過這樣的一個國家,傳說女子長的是異常的美女,那個地方就是樓蘭,樓蘭美女在 歷史 上更是有名,一直到今天,對於樓蘭古國的記載都很少,我不免的猜想,樓蘭為何會消失,樓蘭美女到底有多好看,今天我帶著這些疑問和大家一起 探索 樓蘭古國的秘密,咱們一起往下看!

一、樓蘭人的起源

樓蘭人擁有異域風情,樓蘭美女更是從古至今就存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樓蘭人不是漢族,對於樓蘭人到底是什麼民族,考古學家有著各種說法,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說:"樓蘭人使用中亞佉盧文作為官方文字,而樓蘭本族語言卻是一種印歐語系的語言,學術界稱作'吐火羅語'。""樓蘭人類學研究的結論和樓蘭語言學研究結果再一次提醒我們,在遙遠的古代,有一支印歐人部落生活在遠離歐洲的樓蘭。"因而,此書的觀點認為,樓蘭人是"漂泊東方的印歐人古部落"。

而考古學家在樓蘭古國的遺址上面挖掘出來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樓蘭女屍。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屍,淺色頭發,眉弓發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顯具有高加索人種特徵。這與人類學家對墓地出土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測量的結果完全吻合。樓蘭人到底源於何處"這一問題並沒有取得一致的觀點。

二、樓蘭古國

中國史籍中最早關於樓蘭王國的具體記載,是《史記·大宛列傳》。根據記載,我們知道樓蘭是一個西域小國,建國於鹽澤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這里的"鹽澤",指的是羅布泊。

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漢書》時,樓蘭王國有1570戶人家,共14100口人,國都名"打泥"。《漢書》進一步介紹了樓蘭的生態環境:"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分國。國出玉,多葭葦(蘆葦)、枝柳(紅柳)、胡桐家胡楊)、白草(芨芨)。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

漢昭帝時,樓蘭改國名為鄯善,並請求朝廷駐軍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從此樓蘭便成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戰略支點。東漢時,樓蘭在絲綢之路上依然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東漢政府在樓蘭大規模屯田,開發樓蘭。此後直至魏晉累幾百年之久,樓蘭一直是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再後來,樓蘭便很少見於史載,逐漸地神秘消失了。

三、樓蘭消失的影響

樓蘭作為絲綢之路上一個璀璨的瑰寶,對於樓蘭消失有著無數種猜想,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隨著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乾旱化逐步加劇,最後導致整個湖泊乾涸。這樣的一個解釋顯然並不能讓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很復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

因為羅布泊的消失,依附羅布泊生存的樓蘭人自然也逃脫不了滅絕的命運。樓蘭和羅布泊的消失和人類過度開采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僅僅因為戰爭,因為人心的貪婪,開采過度,一個美麗的古國和一條美麗的湖泊就這樣消失,人和自然到底有何相處,我想這是除了惋惜古國和湖泊消失之外,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樓蘭到底因為什麼原因消失,只留下遺址,無數的考古學家正努力的去專研,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終會明白。對於美麗無比的羅布泊和樓蘭古國的消失大家有何感想?人與自然又該如何平等的去發展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② 誰說巾幗不如男——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系列報道之九

在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中,戰斗著一批傑出的女同胞,她們和男同志一樣,熬更守夜,加班加點,奔波野外,含辛茹苦,面對各種困難,始終報以她們特有的天使般的微笑。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提起礦業權實地核查全國項目組的林燕,所有省(區、市)項目辦的同志們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的親昵地呼她為「林妹妹」,有的尊敬地稱她為「林老師」,言談眉宇之間充溢著疼愛和尊崇。

林燕是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以下簡稱「煤航」)遙感科技分公司遙感GIS所副所長。她1998年畢業於河北地質學院計算機與應用專業,2006年6月獲西安科技大學測繪系測繪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煤航是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的技術協作單位,林燕以專家身份進入全國項目組,擔任數據組副組長,同時也擔任煤航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組的組長。彼時她年僅32歲,是一位活潑清秀、獨當一面的「少帥」。

林燕(右一)在驗收實地核查成果數據

在項目組,「林妹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優勢,參與編寫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指南與技術要求》、《全國主要礦業權圖集編制方案》、《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部級檢查驗收細則》、《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報告》等重要規範文件。在項目啟動階段,她多次奔赴各地,幫助許多省份開展技術要求、數據整理、軟體操作、數據質量控制等專題培訓,在課堂上她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經常贏得由衷的掌聲。為了讓更多參加核查的具體工作人員掌握核查工作方法,她自己出錢在QQ上建立了三個高級技術交流群,將全國項目辦專家及全國各地核查人員加入群中,通過網上答疑等方式,及時解答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中有關技術問題,受到大家熱捧,有時深夜也下不了線。在全國成果數據檢查驗收的工作中,她帶領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的一組年輕團隊忘我工作。31個省(區、市),加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按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單位,抽查3%~5%,每個地方3天。每個人都必須呆在會議室里,必須完成規定的比例,經常干到凌晨兩三點鍾。林燕說:「最難忘的是遼寧那一次,一晚上查了100多個礦業權,握滑鼠的手都有些抽筋,心跳加速,抬頭看看窗外,才發覺天都亮了。起來沿會議室走了一圈,搓搓手,接著再干。」對發現的錯誤,都要全面分析原因,提出修改意見及建議。林燕的認真和執著,接觸她的同志無不為之動容。

林燕(左三)在野外進行實地核查

2010年7~8月,林燕帶領煤航項目組其他兩位年輕同志駐全國項目辦開展了對各省(區、市)成果數據的復檢、接收和批復工作。她一絲不苟,嚴格把關,凡未達到數據質量要求的,既不留情面,又耐心細致地指導修改,直到完全符合質量要求才予以接收。她還在部級檢查軟體的基礎上,通過統計分析容易產生錯誤的數據項,著重針對礦業權法定區域范圍的內容,與浙江省地調院協同研製開發了小助手軟體,並在技術討論群免費共享。這個軟體方便了對采礦權和探礦權的拐點,以及法定上下限、面積標識的檢查工作,實現了對各拐點在屬性與空間的一致性檢查,精度可以達到小數點後四位,極大地減輕了拐點坐標檢查的工作量。

林燕有一個鍾愛她的丈夫和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兒,但為了工作,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極少。一位同事感嘆說:「你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你老公都多!」一次她乘機回到西安,久別的丈夫早早就告訴會去機場接她。但飛機落地後,恰巧一位外省技術人員打來電話請教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三言兩語解釋不清的。林燕便找了一個僻靜地方,耐耐心心、詳詳細細、洋洋灑灑在電話里做了40多分鍾的輔導,直到對方真正弄明白了才掛上電話,出了機場逕自打的回家,早已忘記丈夫在機場接她,而痴情的丈夫因為打不通電話卻在機場苦苦等候了兩個小時。高強度的工作使她的丈夫見著她單位的人時,不無埋怨地調侃說:「你們用人也太狠點兒,居然把女人當男人用!」逗得大夥捧腹大笑。

「夜郎之國」的姑娘們

貴州的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由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承擔,具體任務,交給了院地礦所。

貴州,古稱「夜郎」,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貴州的姑娘,歷來以勤勉耐勞能吃苦著稱,在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中,她們再一次證明了自己。

貴州省實地核查的姑娘們在檢查實地核查數據

年方二八的蔡婷,來自貴州最窮最苦的畢節威寧,但卻名如其人,出落得亭亭玉立,一頭披肩長發,越發襯出她的苗條秀麗,穿著打扮永遠時髦新潮,被所里的女同事們爭相模仿,夥伴們戲稱她是規劃院的「形象大使」。蔡婷能歌善舞,是單位的文娛積極分子,文筆和表達能力也極好,每年廳里舉辦演講比賽,她每次總是拿下第二名,又被夥伴們戲稱為「永遠的蔡老二」。由於身上有這么多特質,她天生就是一位公關奇才,組織能力極強。在全省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中,她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對會議組織、業務培訓,開展試點,督促檢查,每一件經手的工作,所有的事都能安排得周周到到,妥妥帖帖,讓基層的同志高高興興去做,盡心盡力做好。蔡婷還很豪爽,在開陽試點時,開陽的同志開玩笑:「蔡婷你今天酒喝好了,我們的工作也就推開了!」蔡婷秀目圓睜:「那好,男子漢大丈夫說話算話!」立時豪飲三杯,舉座皆服。但從此以後,蔡婷便滴酒不沾,同事問她原因,她淡然一笑:「工傷!」

曾昭霞,30歲,屬於地礦所的大姐一列。原來在華中農大學生物專業,畢業後又在貴州工業大學取得水文專業碩士學位。她穩重老成,穿著儉朴,粗粗看去甚至有點土。但她學習能力極強,接受新東西非常快。礦業權實地核查對她也很陌生。她找來有關資料,突擊了幾個晝夜,便掌握了其中要領,自己動手編寫了「單個礦業權屬性庫建立」的講義,並親自擔任主講。她心細如發,總能在細節上發現問題,因此凡是她經手的工作,質量極佳。領導評價她「非常能吃苦,多麼繁重的工作都能提前完成,從不誤事。」

同在項目辦上班的龔仁會,是從貴州地礦局110測繪院借來的技術骨幹,2009年啟動礦業權實地核查時28歲。這個年紀,已經進入「大齡女青年」的行列了,她也有了自己心儀的對象,開始談婚論嫁,甚至定下了結婚的好日子,兩家的親友們也興高采烈地盼著那一天快些到來。可是,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一開始,繁重的工作任務讓她頓時明白,要把工作做好,婚禮如期舉行是不可能了。兩相權衡,還是工作為重吧!她於是和愛人商量:婚期先推遲,到時看情況再定。愛人也是搞地質工作的,理解這次任務的重要,堅定支持了她,一直到項目完成後才舉辦了婚禮。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規劃院的田貴明院長,生性活潑,辦事風風火火。她主持的規劃院承擔了全州的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忙得很少回家。2009年9月,正是核查攻堅階段,愛人生病住院,孩子在貴陽讀書,自己又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她就委託一個同志幫忙送飯。後來因病重轉到省城治療,她也仍然忙著核查無暇陪護。有時正好去貴陽開會,散會後馬上趕回來布置工作。連司機都說她:「工作再忙,也要去醫院看一下嘛!」但她還是忍痛急匆匆趕了回來。

遵義102地質隊的李欣,身材嬌小,性格文靜,2007年貴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負責核查資料的建庫工作。26歲的她看上去像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小姑娘,但柔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堅強的心。2010年2月,在工作最緊張的日子裡,父母親同時雙雙病倒,她咬牙堅持,沒有請過一天假,有時工作到半夜,才匆匆回家看一下,第二天清早就趕回來。一直到父親去世,也沒有回家陪侍過一天。

古話說:巾幗不讓須眉。參加礦業權實地核查的姑娘們,用自己的行動對此作了最生動的詮釋和體現。

③ 中國察爾汗、羅布泊鹽湖鉀鹽礦發現史揭秘

宣之強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我國青海柴達木盆地察爾汗鉀鎂鹽礦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羅布泊羅北凹地鹵水鉀礦的發現史發表多年後[1],引起有關學者的興趣與關注。因此在中國找鉀進入第三次高潮時[鄭綿平院士等,「鉀鹽資源調查評價計劃項目」,2010;劉成林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國陸塊海相成鉀規律及預測研究」,2011],很有必要進行一次「中國鹽湖鉀礦發現史揭秘」,用以記錄和紀念鉀鹽礦產的勘查歷史。

一、青海察爾汗鉀鎂鹽礦發現簡史

1.敦格公路修築與察爾汗鉀礦的偶然發現

1955年前後,新中國為了開發大西北和鞏固西藏邊防,毛澤東主席曾下令整修原簡易青藏公路。在修通甘肅敦煌至青海格爾木路段時,由於條件限制,築路工人就地採食食鹽,偶然發現察爾汗鹽灘中部地段的食鹽有苦辣口感,為探明究竟而將食鹽送至西北地質局時在柴達木盆地找礦的632隊化驗,發現K+含量達0.4%。在中央工作的地質學家朱夏指出那裡可能有鉀鹽賦存。從此拉開了中國發現和開發察爾汗鉀鎂鹽礦的序幕[1]

2.鹽湖科學考察隊與「中國十二年科學發展規劃」在找鉀中的作用[2]

1956年中科院鹽湖科學考察隊的組建與國家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為中國察爾汗等地找鉀、硼礦制定了方向並提供了技術及政策保證。

1)化學家柳大綱任考察隊隊長、礦床學與鹽礦專家袁見齊為副隊長的考察隊在人才和技術上有了保證[4]

2)袁見齊先生在1946年考察中國西北鹽礦資源後,發現青海茶卡鹽湖中存在鉀元素[5],著文(袁見齊,1946)提出在中國找鉀的思想,他是中國找鉀鹽礦床的奠基人[1]。柳大綱先生為爾後開發應用青海柴達木豐富鹽礦鉀、硼、鋰資源,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鹽湖化工、鹽湖化學專家,如高仕揚院士等[4]

3)1957年中科院鹽湖調查隊受上級委託[2],派地質專業畢業生鄭綿平和化學系畢業生高仕揚與柳大綱一同第一次帶著找鉀、硼的任務進入柴達木盆地。當時敦格公路已經修通,察爾汗軍用機場也已使用,他們很順利入住在察爾汗鹽湖軍用機場。一天散步中,鄭綿平回憶發現了路邊有閃亮結晶鹽礦,經鑒定就是日後生產鉀肥的礦物光鹵石[2]

他們和築路工人先後在察爾汗發現的為同一種光鹵石礦物,實屬偶然中的必然。為什麼?一是有公路可通入了;二是國家自上而下明確了找鉀、硼的任務,技術員受命前去考察,只要重視和用心,都會見到光鹵石。鄭綿平為察爾汗鉀礦調查寫了匯報總結,為以後青海格爾木地質隊勘探和鉀肥廠開發生產鉀肥和中科院鹽湖所開展地質、物化研究翻開了第一頁。

3.袁見齊先生「高山深盆陸相成鉀」模式的提出與意義[3]

袁見齊先生1975年曾在鉀鹽培訓班上發言中提到,1956年前後,當時認識鉀鹽發現都是海相成因的。因此,他自嘲說,1957年他對到察爾汗陸相地層找鉀並沒放在心上,所以柳大綱第一次隨鹽湖調查隊進入青海柴達木時,袁見齊先生沒有主動要求去,是他受國外海相成鉀的理論束縛阻礙了他的行為。他謙虛地說,察爾汗鉀鹽的發現倒是沒有思想框框的化學家柳大綱帶隊去發現的,這對他觸動很大。袁見齊先生敢於面對找鉀實踐成果,於次年(1958年)跟柳先生同去了察爾汗實地考察。面對中國陸相鹽湖的成鉀事實,經過多年與大家一致的潛心研究,提出了一個較為新穎的「高山深盆陸相成鉀模式」,為中國和世界在陸相地層中找鉀形成了重要理論依據,袁見齊先生的認識為以後中國找鉀理論做出了很大貢獻。

二、新疆羅布泊羅北凹地鹵水鉀礦發現簡史[1]

1.1995年前後的中國找鉀形勢

距1955年40年後的1995年,計劃經濟下的地質行業經受了體制改革轉型的大震盪,地質各行業一度冷落、大滑坡。雖然在1984年開展了柴達木盆地第二輪找鉀勘探和研究小高潮,也取得了鉀鹽資源由2×108t翻一番的目標,在柴達木盆地北部和西北部查明了昆特依等一批鹽湖鉀礦資源,以後就沒有進展。而中國40年來,人口劇增,農業土地的貧鉀趨勢加大,鉀鹽資源保證能力日漸不足。而此時,世界上又新發現了許多重大鉀鹽礦,鄰近中國的泰國、寮國、中亞地區,陸相的有以色列死海等。但中國貧鉀論與找鉀隊伍撤銷萎縮等使中國找鉀前景十分不樂觀。

2.中國第三代找鉀女地質專家王弭力思鉀、找鉀[4]

1)在完成柴達木盆地第二輪鹽湖找鉀的研究後,王弭力和同事們發現了眾多鉀鹽鹽湖,為什麼與它一山(阿爾金山)之隔的新疆塔里木盆地一直沒有找到較大的鉀鹽礦?當她注意到兩個盆地之間有聯系後,將找鉀研究目標鎖定在羅布泊羅北凹地。

2)羅布泊是一個巨大而怪異的湖泊,因為自古以來是著名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由於戰亂和人類生產生活與自然的不和諧,導致羅布泊綠洲消失,變成近代可怕的有「死亡之海」之稱的魔鬼地域,中科院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科學考察中被羅布泊無情吞噬,至今下落不明,留下恐怖、離奇的傳說。

3)19~20世紀眾多中外探險家、冒險家、科學家造訪塔里木盆地及羅布泊周圍地域,有過樓蘭古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和生物、環境及氣候等研究成果,也零星發現了土地中的富鉀特徵。在羅布泊地區外圍,新疆地礦局區調一隊(1989)及中國地質大學蔡克勤教授(1990)等帶隊先後在龜背山南、鐵礦灣、羅布泊東、大窪地等發現了4個小型石鹽鉀鹽礦床及礦化,以及鄯善地區中國第一個硝酸鹽型「小型」鹽湖鉀礦,成為後來在羅布泊取得找鉀突破這一華章而奏響的序曲。20世紀80~90年代初,中科院鹽湖研究所胡東生先生(1988)、地礦部遙感中心李廷琪(1987,1988,1991)等研究人員用先進航空遙感圖片解譯方法,與青海已知鹽湖鉀鹽影像進行對比,也指出羅布泊地區有成鉀找鉀希望。鄭綿平院士(1990)在羅布泊大耳朵湖地區進行了找鉀調查,研究指出羅布泊也有成鉀遠景。

4)王弭力叩開了沉睡萬年的羅布泊羅北凹地鉀鹽大門。1995年幾經周折,王弭力憑著科學家的找鉀經驗、眼光和為國為民找鉀的使命感,造訪多位德高望重的地質專家領導。王弭力的找鉀信心和決心感動著這些長輩式的專家領導,終於給10萬元經費,讓她去敲響中國第二個鹽湖鉀礦的大門。但領導擔心是有的,有去無回十分險惡的羅布泊,尤其是當時無名稱的羅北凹地更是無路可走,無水草生長,是個萬分乾涸的湖泊,是進入老年期的死亡之湖。

5)創新兩段式[碳酸鹽、硫酸鹽(鉀)]鈣芒硝成鉀儲鉀理論的意義。王弭力課題組進入無人踏進過的「羅北凹地」(由王弭力命名並沿用)後,遇到一個舊式三段式成鉀理論的挑戰。原因是,王弭力開始在地表考察時,見到最多的是剛到硫酸鹽第二階段的鈣芒硝、次石膏和石鹽。在如此巨量鈣芒硝沉積鹽湖中究竟能否有工業意義的鉀鹵水或固結鉀礦?有兩種可能,若按正常三段式[碳酸鹽、硫酸鹽、石鹽(鉀)]成鉀理論,是不會有形成大鉀礦的可能的,有的鉀鹽專家一開始就懷疑過,說再進一步找鉀希望不大。這和當年察爾汗陸相盆地發現鉀鹽線索時一樣,袁見齊教授也猶豫過——陸相能成鉀礦床嗎?但是袁見齊教授也是打破傳統海相成鉀理論框框,大膽調查總結察爾汗成鉀規律,終於創新提出中國陸相「高山深盆」成鉀模式和理論。科學家在尊重地質事實的前提下,及時創新地提出新的找鉀成鉀模式,找礦才有希望。

6)王弭力、劉成林等創新地提出了二段式成鉀理論,高山深盆遷移模式(Wang Mili,2005)、含水牆式成儲鉀模式(劉成林等,2006,2009)等終於在考察研究羅布泊羅北凹地鹵水鉀礦時被提出並應用,使中國「羅北凹地」找鉀工作轉為進一步深入礦床勘探,成功查明了羅北凹地為一個特大型普查儲量約2.5×108t 鹵水鉀礦(王弭力等,2001),另查明伴生雜鹵石礦層及巨大鈣芒硝礦和5000億元人民幣的硫酸鹽型鹵水鉀鹽礦。

7)王弭力課題組成員在1995~2005年前後,從資源考察到開發研究,10年的完整的科研成果資料,無私無償地貢獻給了當地政府和人民,使羅布泊羅北凹地鉀礦盡早轉化為一座大型的鉀鹽與鉀肥礦山企業。此時,中國無論是鉀鹽礦儲量還是礦山生產百萬噸優質硫酸鉀肥的產量又翻了一番。2009年羅布泊國投羅鉀公司鉀鹽礦山的建成使中國的鉀鹽鉀肥嚴峻形勢鬆了一口氣,鉀肥自給率從10%上升到30%左右。

縱觀中國鹽湖鉀礦的發現史,我們看到中國鉀鹽與鉀肥從無到有再到壯大的不平凡歷程,也許你會從中受益匪淺。我們注意到,劉成林(2009)在「盆地鉀鹽找礦評價示範工程」一文中指出,羅布泊找鉀突破,既離不開前人的資料積累,也與柴達木找鉀經驗和理論應用有關。然而,羅布泊鉀鹽礦床是一個有別於柴達木盆地鉀鹽的新型礦床,因此,突破傳統理論認識,研究和發展陸相成鉀理論,是羅布泊找鉀突破的關鍵所在。

目前,中國很多盆地含鹽系中已發現鉀鹽礦物或薄鉀礦層甚至小型鉀鹽礦床,然而,能否找到大型-超大型鉀鹽礦床、在盆地的什麼部位尋找等問題,目前仍然不清楚,這種狀況有點類似1995年以前羅布泊找鉀的情況。近年來,我們選擇庫車盆地開展新一輪找鉀工作,但庫車盆地與羅布泊地質情況相差較大,因此,在庫車盆地找鉀中,根據實際地質環境,提出了新的成鉀認識和找礦思路,也取得了一些初步進展(劉成林等,2008~2011)。

總之,鉀鹽調查與研究從柴達木盆地轉移到羅布泊,再轉移到庫車盆地,在礦區轉移與認識變遷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吸收國內外各種成鉀理論,借鑒各種找礦技術方法,使鉀鹽找礦工作不斷上新台階。

作者衷心希望中國鉀鹽、鉀肥事業在理論創新和開發中有序發展。

本文還有很多文獻未能一一列出,在此向各位相關作者表示歉意和感謝。

參考文獻

[1]宣之強.中國鹽湖鉀鹽50年回顧與展望.鹽湖研究[J],2000,8(1):58~62

[2]胡亞東,等.柳大綱先生百年誕辰紀念[M].北京: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2004

[3]袁見齊.袁見齊教授鹽礦地質論文選集[M].北京:學苑出版社,1989

[4]龐天舒.與樓蘭同在:尋找消失的羅布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④ 彭加木神秘失蹤後,1997年女科學在羅布泊遇險,成功走出死亡之海

這里黃沙肆虐,沒有植被、溪流,松軟的沙地下面藏著巨大的空洞;一眼望去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唯有如迷宮般的雅丹地貌能給人視覺上的享受。這是亞洲大陸的魔鬼區,無數試圖窺探其秘密的人都死在了裡面。

這里就是「死亡之海」羅布泊。

十多年前,萎縮後只剩下大片鹽殼地貌的羅布泊寸草不生,被人們稱為生命的禁區、死亡之海、無人區、中國的百慕大等等。

但據權威的生物多樣性調查數據顯示: 羅布泊分布的脊椎動物有30科78種,包括盤羊、北山羊、野雙峰駝、野驢、鵝喉羚、雪豹、棕熊等等;植物18科目74種,包括胡楊、檉柳、沙拐棗、梭梭、肉蓯蓉等等。

尤其是羅布泊里的野駱駝,學名野生雙峰駝,那可是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存在。現在全世界的野駱駝僅剩不到1000隻,而我國境內就約有300隻。野駱駝的奔跑速度,最高可以達到每小時40公里,嗅覺更是能把受過專業訓練的警犬甩出好幾條街,幾公里外就能感覺到危險。

也正是由於野駱駝的靈敏嗅覺,和突出的奔跑速度,它們很難被人類發覺,直到2001年,中國科考隊才拍到人類 歷史 上首張自然狀態下野駱駝的照片。

本篇文章,可不是來給大家介紹野駱駝的。本篇文章,我們要來了解一下羅布泊里另一種珍貴的資源——鉀鹽。

曾經在 歷史 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散發著巨大光芒的羅布泊,隨著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斷流已經乾涸,只剩下一層鹽殼和一望無際的戈壁,人們也開始遺忘了它。

說起羅布泊,我相信許多國人最早知道它名字的,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在這里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樣的消息讓全世界都為之一震 ,羅布泊也隨之被世人所知。幾年後,美國總統訪華,帶來了一張衛星圖片,羅布泊的「大耳朵」之名讓世人皆知。

但羅布泊真正被神州大地所熟知,源於1980年,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深入羅布泊考察離奇失蹤事件。

那麼,彭加木為何要進入寸草不生,有「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呢?有人說,彭加木是為了探險,有人說,彭加木是為了去尋找寶藏,更有那些不靠譜的「雙魚佩」、「外星人」等傳說,其實,彭加木是為了尋找鉀鹽才進入羅布泊的,他可以看作是新中國第一代尋找鉀鹽的人。

鉀鹽是什麼?鉀鹽是含鉀礦物的總稱。 按其可溶性,可分為溶解性好的鉀鹽礦物和不可溶性的含鉀鋁硅酸鹽礦物。

那麼,鉀鹽到底有什麼用呢? 筆者要說,鉀鹽的用途是相當大了,在工業和農業上都有廣泛的用途,其中95%的鉀鹽產品在農業上用作肥料,5%用於工業製造上。鉀肥主要分為氯化鉀和硫酸鉀,是農業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氯化鉀用量大,適用於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至於那些麻類、煙葉、甘蔗、葡萄、甜菜、茶葉等經濟作物則需要硫酸鉀。

羅布泊里為何會有鉀鹽? 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僅次於青海湖),早年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從沿途帶來的泥沙、礦物質都在羅布泊里匯聚。隨著羅布泊不斷萎縮,1972年,羅布泊最終乾涸。乾涸後的羅布泊卻蘊藏著儲量巨大的鉀鹽礦,據資料顯示,光在羅布泊北部就儲藏著2.5億噸鉀鹽礦,可供全世界人民使用幾百年。

那麼,我們為什麼非得去找鉀鹽? 我國耕地由於長期施肥,導致土壤中鉀元素缺乏,我國目前是世界上缺鉀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在農業發達的沿海地區,土壤中的鉀含量下降非常快,土壤中缺鉀造成農作物早衰,抗病、抗倒、抗寒、抗旱能力降低,農產品品質變差、產量下降等問題日益嚴重。

我國農業發展想要再上新台階,就必須、立刻、馬不停蹄地解決「 如何開辟鉀肥資源、增加鉀肥品種及供應量,如何科學施用鉀肥,我國耕地的補鉀工程怎麼開展」等問題,解決 這些問題的核心,當然還是找到鉀鹽。

但我國鉀鹽礦產資源嚴重匱乏,鉀肥產品嚴重不足,70%以上的鉀肥都依賴於進口,國家每年都需要花巨額外匯,從國外大量進口鉀肥。人家說多少,我們就得給多少。談判?我不賣你了,看你怎麼辦!

正因如此,我國才將鉀鹽列入國家優先安排的急缺礦種。

為何要去羅布泊那種危險的地方找鉀鹽呢?不是已經發現了察爾汗鹽湖嗎?其實,鉀鹽還是有區別的,我國鉀鹽的儲量巨大,但可溶性鉀鹽的儲量不大,尚難滿足農業對鉀肥的需求,急需開發新資源。

至於察爾汗鹽湖,它當中的資源是固液共存礦床,鉀資源以液相為主,最重要的是察爾汗的資源儲量受眾多因素如日照、溫度、降水等的影響,直接影響開采量,而且察爾汗鹽湖的單一的產品開發模式,使得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下,資源浪費嚴重。

自從20世紀50年代,第一代鉀鹽人發現了察爾汗鹽湖起,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國內的鉀鹽礦的搜尋工作一直沒有新的發展,國家每年的鉀鹽缺口越來越大,這也是彭加木會深入羅布泊的原因。

國家十分重視鉀鹽,尋找鉀鹽的 歷史 也算很長了。

第一代鉀鹽人 ——1957年,在我國政府和老一輩鹽礦專家的關心與參與下,發現了位於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礦;1961年,雲南省地質局 16隊和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師生們,根據老百姓的線索,在雲南思茅地區發現了我國第一個中型鉀鹽礦床;1972年,地質部門在湖北省潛江市發現了高溫富鉀鹵水。

第二代鉀鹽人 —— 1979 年一本由曲懿華、錢自強、韓蔚田合著、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的、匯集了150餘種鹽類礦物的《鹽礦物鑒定手冊》,一出版就受到了國內外地質專家的好評,至今還廣為流傳和應用。

這本《鹽礦物鑒定手冊》是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鹽礦物鑒定手冊,深受地質人員喜歡。1984年,青海省西寧市召開了新一輪找鉀動員大會——全國鹽類沉積學術研討會。

而彭加木就屬於我國第一代鉀鹽人。 從1964年到1980年,彭加木先後15次來到中國大西北進行科學考察,先後3次進入羅布泊地區,特別是第三次羅布泊考察,彭加木帶領隊伍創造了多個第一:

然而就在1980年6月17日這一天,彭加木在羅布泊離開營地,獨自走向沙漠深處尋找水源時,不幸神秘失蹤。

彭加木失蹤的消息驚動了中央,隨後,國家相關部門派出十幾架次飛機、幾十輛 汽車 、幾千人進行拉網式的尋找,但都一無所獲……

後來國家又組織了幾次大規模搜尋彭加木的活動,都以失敗告終,彭加木的失蹤事件成為未解之謎。對於彭加木在羅布泊神秘失蹤事件,網上消息很多,筆者就不在這里展開了。

總之,彭加木的神秘失蹤,給羅布泊抹上了恐怖、神秘、死亡禁區等色彩,讓人對羅布泊望而卻步,然而,就在彭加木神秘失蹤的16年後, 1996年,有一位女科學家再次踏上了這片「生命禁區」,她就是王弭力教授。

我們來了解一下以王弭力教授為主的第二代鉀鹽人,為了開采羅布泊鉀鹽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王弭力教授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母親出身名門,讀過大學,父親更是留洋歸來的有名的鐵路專家,由於父親職業的特殊,王弭力不得不在母親的帶領下,和其他幾個兄弟姐妹一起奔波在西部鐵路沿線,西北地區 粗獷 的自然條件使王弭力變得外柔內剛。

1965年,王弭力從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畢業,放棄了分配好的工作,去生產部門實踐:大慶油田、湖北江漢油田、柴達木盆地的鉀鹽成礦,對於這些職業,王弭力都如數家珍。

在王弭力走進羅布泊之前,就有很多人都 探索 過羅布泊了:我們前面提到的20世紀80年代的彭加木、夏訓誠先生;新疆地礦局探測隊;第二水文隊和第三地質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所的鄭綿平先生;若羌地礦局的同志們。

王弭力結合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團隊,多年在青海柴達木盆地找鉀的實踐經驗,認為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一樣,一定也有鹵水。根據地質結構判斷:

王弭力力排眾議,在陳毓川等多位專家的支持下,立項申請「羅布泊遠景區成鉀」專題。當時地礦局的領導是不支持的,不僅僅是因為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過,科學家到那裡安全得不到保證,生命都受到威脅,更主要的是部里也沒多少經費了。

但劉成林、焦鵬程、陳永志、楊智琛、李廷祺、李長華等課題組成員還是希望能夠立項。 為此,王弭力不顧領導的反對,向領導據理力爭。最後,領導還是鬆口了,批准了立項,還撥給他們一筆錢去羅布泊找鉀鹽。

1995年,王弭力的課題組帶著10萬元經費開始籌措物資。為了把這有限的經費用到實處,王弭力和課題組的夥伴用得那叫一個摳搜: 低價買了輛被其他部門淘汰的二手車,帳篷選便宜的……他們也沒辦法,交通工具、人員住宿、進入羅布泊所需的食物、水再加上實驗設備,可全指望這10萬元了。

其實,在去羅布泊之前 王弭力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她安頓好年邁的母親後,又專門去了八寶山公墓祭拜了父親,王弭力知道,此次行程是萬分凶險的,她沒有告訴家人,她要去羅布泊而是去大西北考察,其實,家人都知道她要去羅布泊,只是「羅布泊」這個名字太晦氣,大家不願意說破而已。

1996年,她帶著團隊和理想來到了羅布泊。 進入羅布泊後,果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2萬多平方公里的羅布泊,沒有路,沒有水源,有的只是高溫、沙暴和迷路,這樣的惡劣環境不知吞噬了多少科學家和探險家,在這樣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連男人都心驚膽寒,更何況是一個纖弱的女人了。

在偌大的茫茫沙漠中,沒有指向,沒有標識牌,全程只能依靠指南針和GPS。1997年10月, 王弭力帶著勘探隊首次從北部進入羅布泊後,有一次遇到大風暴,課題組迷失了方向,開了半天才走了四公里,全程在沙漠里轉圈。

按照計劃,勘探隊要在3天內到達目的地,可是現在連羅布泊的影子都看不到,更要命的是,汽油、飲用水和食物等給養物資都不夠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這次的「指揮官」——隊中唯一的女性。

王弭力經過冷靜思考後,想出「以人為定位標,每隔100米就站一個人」的辦法,引著車輛前進,最後終於走出了迷路怪圈,到達了目的地。要不是這位女科學家一技巧,還不知道團隊能不能走出死亡之海呢(這一年,距彭加木失蹤已有17年了)。

王弭力和她的課題組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硬生生在1500平方千米的羅布泊凹地打了一百多口探測井。

當王弭力根據高山深盆遷移模式在羅北凹地,帶領課題組打下深井,一股晶瑩剔透、噴涌而出的鹵水讓大家都興奮不已。更值得人興奮的還在後面:

10年,整整十年,王弭力進出羅布泊六次(也有資料記載是10次),只為更好地勘察布北凹地。而後,國家緊鑼密鼓地開始開發羅布泊的鉀鹽,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國家缺鉀鹽的狀況。2000年,羅布泊鉀鹽 科技 開發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國家投資80億元,開發羅北凹地的鉀鹽資源。

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王弭力為自己終於能夠找到鉀鹽、為國家緩解嚴重鉀鹽短缺現狀而感到非常自豪。而作為第一個六進六齣羅布泊的女地質學家,王弭力的不畏艱險、敢於挑戰惡劣環境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王弭力教授面對各種榮譽淡定從容,心懷坦盪,不悖父輩教誨,始終將科學研究服務於國家需求,幾十年如一日獻身地質事業。她不畏艱難,注重實踐,善於總結,勇於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科學高峰攀登;她尊重前輩和同行,關心後輩成長,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科學家。

王弭力教授一生清正廉潔,治學嚴謹,但不墨守成規,科學創新,見解獨到,急國家所急,想國家所想,對鉀鹽事業堅定執著,追求真理。她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提攜後學,情操高尚。

她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為地質事業與祖國發展奮斗的一生,王弭力已成為「閃亮的名字」,她為第 30 屆時國際地質大會創作了會歌「永恆的事業」,鼓勵了青年一代地質工作者,傳承了優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精神。

正是在 王弭力等一代科學家的努力下,現在的羅布泊,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硫酸鉀肥生產基地,這不僅極大地緩解了我國鉀肥供應的緊缺形勢,由於羅布泊的鉀鹽開發,羅布泊所在的縣已經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2021年2月4日,女科學家王弭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向以王弭力教授為主的第二代鉀鹽人致敬!

閱讀全文

與美女帶考察隊考察什麼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部禁忌恐怖片 瀏覽:253
一個美女僵屍流眼淚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91
哪裡能找到3d電影 瀏覽:588
影院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62
女主角叫露西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27
有鬼王的電影叫什麼名 瀏覽:177
兒童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電影 瀏覽:328
破解app看電影 瀏覽:281
韓國女的捉姦被司機啦電影名字 瀏覽:239
盜墓殲屍電影叫什麼 瀏覽:443
電影SISU1003電影SISU 瀏覽:946
適合二人夫妻觀看的電影 瀏覽:885
免費網站電視劇全免費 瀏覽:496
國產最黃的十部電影 瀏覽:386
曹查理最驚艷的電影 瀏覽:254
學生健康管理有哪些 瀏覽:508
吃葯打胎多久可以恢復健康 瀏覽:497
最安全的電影網站是什麼網站 瀏覽:337
帶系統穿越電視劇 瀏覽:681
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818